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每天一小时 锻炼不打折

发布时间: 2021-08-02 05:26:38      来源:http://来源:光明日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印发五年了。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走进大自然,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否正成为广大中小学生锻炼习惯?日前,记者走进北京顺义、东城的两所学校,看个究竟。 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印发五年了。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走进大自然,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否正成为广大中小学生锻炼习惯?日前,记者走进北京顺义、东城的两所学校,看个究竟。 

    每节课压缩5分钟

    寂静的操场顿时热闹起来——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涌向操场。

    这是早上的课间时间。铿锵有力的步点、整齐划一的动作、张弛有度的节奏、洪壮嘹亮的口号、年轻跳跃的身影……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

    “每天锻炼一小时,没有折扣!”北京顺义杨镇一中孙孟远校长告诉记者:在这里,学生们每日的锻炼时间平均达到1小时27分。45分钟的一节课甚至被压缩到了40分钟,就是为留足时间以便学生参加锻炼。

    老师们常常会提到孙校长的“海绵理论”:大脑就像海绵,上了两节课,就如同蘸满了水,需要往外挤。这会儿,就该体育锻炼了!

    早在1998年,学校体育课就开始推行选修课的教改实验。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根据教师专长和学生爱好,自由选项,重新组班,开设了足球、羽毛球、篮球、软式排球、健美操等项目。率先设立游泳选修课,首开北京远郊区游泳教学先河。“学生选老师,老师选教材”的选修课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了师生的特长与兴趣。

    除了一般性课程外,学校还开设健美操课、形体课、羽毛球课、武术、网球、舞龙、舞狮、绫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这里,高中推行的上下午两个课间锻炼,四季午休的作息制度的落实,遵循了生命活动周期的规律,确保了充足的睡眠和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按照规律办事。确保了学习、锻炼的高效率,也确保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足球、篮球场上流畅的步伐,灵活的身手;田径场上如雨的挥汗、迅捷的身影;游泳馆里舒张的节奏,曼妙的游姿;运动会时火热的激情,为集体荣誉奋力拼搏的斗志,无不彰显着体育“育体、育美、塑造精神人格”的深刻内涵。

    锻炼,是一种生活方式

    “光学校里的一小时还不行。早上,我还会慢跑20分钟,晚上,也会练练哑铃,半个多小时吧。”身高1.8米的北京166中学孙帅盟向记者说着,“天天都满头大汗的,感觉自己更结实了。”

    汗的确没有白流,那个小学时还是小胖墩儿的小男孩已然变成了一个健康的帅小伙——5年过去了,个头长了20公分,体重倒是没怎么变化。

    “每天一小时、每月一主题、每年两运动会、每年一节日”的体育“活动链”贯穿在学校一年的活动安排里,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生态化。

    在郊区,有宽阔的操场、校园。在城区,体育锻炼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场地。在北京东城,教委一方面逐年加大对各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资力度,一方面鼓励学校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场地实际、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

    在五中分校,在生均仅1.5平方米的操场上,独创了“梅花桩”式的站法,通过“交叉错位”使得容纳的人数更多。学校还借助社会体育资源连续5年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半天,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地坛体育场锻炼。

    在和平里四小,1600余名同学都有一本名为《“体育之星”活动手册》的“体育作业”本。学生们每天放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自由选择测试项目,由家长监督、记录,并给出评价。每周一,学生将“体育作业”交给班主任老师。这种方式让学生、家长对体质、体能测评的要求了然于胸。

    改变的,不仅仅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学生的高考体育成绩合格率、中考加试成绩保持高位,体育锻炼也越来越成为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靳晓燕)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