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马院士:五百篇博客抗癌心路

发布时间: 2021-08-03 06:12:40      来源:http://来源:解放日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记者徐瑞哲 “你老实交代,是不是院士?——是!但不是中科院的,也不是工程院的。——那是哪里的?——是医院的。——咋回事?——我经常住院,有事没事生个肿瘤,因此大家伙管我叫‘马院士’,我的专业就是生

 本报记者 徐瑞哲

    “你老实交代,是不是院士?——是!但不是中科院的,也不是工程院的。——那是哪里的?——是医院的。——咋回事?——我经常住院,有事没事生个肿瘤,因此大家伙管我叫‘马院士’,我的专业就是生病。——嗨!原来是冒牌货呀!——虽然我不是真正的院士,但是全院上下像对待院士一样地关心我、爱护我!”

    这是一段为单位新春联欢会创作的相声脚本,编排者和表演者却是一位病史近7年、经历复发5次的癌症患者。记者最近在上海交大MED-X研究院的一次讲座上结识了37岁的“马院士”,他刚在这家研究院获得生物医学博士学位。他说,“博士不可一日无博”,至今留下数十万字、近500篇博客文章,他的原始自述或许更能表达这段与众不同的抗癌心路。健康的人都是相似的,患病的人各有各的活法。

活法一:永不放弃治疗

    十几次化疗、20次放疗、4次伽马刀和1次大手术,这些治疗加起来的苦痛与癌症本身带来的苦痛,恐怕也等量齐观了。然而,“马院士”从来没有放弃他在医院的“阵地”。

    “2005年7月7日7时许,我睁开眼的一瞬间,感觉天旋地转,随之而来的是无法控制的激烈呕吐。其实,早上腹中空空如也,只是干打雷不下雨而已,但呕吐的声音却很震撼,足以惊扰四邻。后来才知道这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典型喷射状呕吐。我当时僵硬地趴在床沿上紧闭双眼,脑子却很清醒,我担心吓坏了两岁的孩子,含混不清地示意爸爸妈妈抱着我儿子马上离开。”

    “马院士”就这样住院了,次月接受了伽马刀手术。脑部肿瘤从此成为他的死敌,几乎每年激烈交火,他总是屡败屡战。

    “2007年6月以来的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中药调理等一系列正规、全面的治疗,再加上历次全面检查结果,使我有理由或是本能地相信:我已经痊愈了。因此,当复发来临时,我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上午,一家三口去光启公园散步。突然我感觉面部肌肉有点不听使唤,一侧的嘴角、眼角用不上力,笑起来很不自然,而周五晚上我还好好的,还在飞信上给朋友们发笑话段子。几天以后的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表明,我的小脑角有一个长径1.3厘米的强化病灶,复发无疑了。从治疗结束到复发不足两年。”

    今年以来,“马院士”脑癌第五度复发,计划实施又一次伽马刀。

活法二:永不放弃梦想

    历经5年休学、复学才博士毕业,今年春天“马院士”发了一条微博。“3月15日,对我来讲注定是个特殊的日子。四年前的今天,我父亲黯然离世,家人向化疗中的我隐瞒了噩耗。四年后的今天,我顺利通过了博士答辩。很幸运,我活了下来,还顺利完成了学业。这才发现,原来实现梦想很简单,只要活着就够了。”

    寓言里说,一头掉进废弃陷阱的驴,借着别人丢进来的垃圾,日积月累垫高自己,终于走出深井。“马院士”决定带着脑癌考博、读博。

    “2006年秋天,我又报名准备参加第三次博士考试。听到这个消息,有许多朋友好心劝我,“你不要命了?都生了肿瘤了还考什么博士啊?”猛一想有点道理,仔细一分析还是有点道理。是的,我比谁都清楚,我生了肿瘤,也许我活不了几年了。考不上,意味着白忙活一场;万一考上了,无论能否顺利毕业,都将白忙活四五年,因为肿瘤病人几乎是没有什么前途和未来可言的。”

    “马院士”还是永不言败、屡败屡战。梦想的力量似乎比药物的力量更大。

    “2007年3月17日、18日我参加了第三次博士考试,以3门功课超出学校分数线104分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大博士。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一起考上博士的还有我的妻子。这是冥冥中的安排,前两次考博之所以不成功,真正的原因也许是我在等她吧。”

活法三:永不放弃优秀

    自己患癌的真相,“马院士”至今没有告诉9岁的儿子。他不在乎一纸博士学位文凭,只是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人的一生应如何度过。

    “马院士”确诊患癌是在7月份,当年年终考核成绩却是优秀。在研究院内,没有人会苛求一个癌症病人,但“马院士”却把每一天当作自己的最后一天,永远追逐着对得住自己的那份优秀。

    “生肿瘤以来,我利用生病治病的‘业余时间’,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5篇学术论文,在国际会议作口头报告3次,参加科研项目多项,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我作为一个癌症患者,不仅没有成为单位累赘,还贡献出了我的一份力量。”

    “马院士”的博导古宏晨教授从事纳米生物医学研究,弟子的这7年他都看在眼里。“他在肿瘤手术和治疗期间,遭受了照料他的岳父车祸身亡、父亲因癌病故的打击,这期间肿瘤从他的四脑室转到了小脑角、脊髓、大脑海马区,他一次又一次挺过来了。更令人惊叹的是,小马考取了博士,发表了多篇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纳米科学国际论文。”

    “老婆博士论文答辩时恰逢我肿瘤复发。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她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我,还有永远忙不完的工作。老婆的论文是在辅导好儿子功课、哄儿子睡着以后开始写的,每天写到凌晨两点多,而她白天还在马不停蹄地忙着做实验。老婆年度工作考核得了优秀,我给她的打分也是优秀。”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