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手机推健康程序可做体检 专家称不能作诊断依据

发布时间: 2021-08-08 07:21:19      来源:http://来源:武汉晚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记者体验用智能手机测心率。   能够测心率测视力还能一分钟快速催眠   手机可以做体检!真有那么神?   本报记者实地验证   个别程序很有用有病还得看医生   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给我们的生活

记者体验用智能手机测心率。

  能够测心率测视力 还能一分钟快速催眠

  手机可以做体检!真有那么神?

  本报记者实地验证:

  个别程序很有用 有病还得看医生

  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在苹果、安卓手机程序中,有一类“健康应用”——通过手机就可测心率、视力、色盲色弱,甚至还能感受神奇的“催眠术”。

  这类健康应用程序靠谱吗?记者用两天时间分别到武汉市普爱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的体检中心实地验证。

  测心率

  验证结果:有点谱

  验证过程:打开测心率程序,将左手食指放在摄像头处静止不动。此时,摄像头灯光持续亮起,数十秒后,即可显示心率数。

  4月1日上午9时,记者在长航总医院体检中心,先用手机程序测心率,结果分别为:76次/分和73次/分。随后,再由体检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董晓萍用听筒、秒表为记者测心率,结果分别为:80次/分和78次/分。

  验证结果:准确。

  专家观点:董晓萍介绍,随着运动、心情和环境因素不同,人体每分钟心率都在变化。记者在同一时间、环境下,先后测出的心率数相差较小,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她同时指出:这种方式不适合房颤患者,因为房颤患者的脉搏与心跳不一致,测出结果意义不大。

  测视力

  验证结果:不靠谱

  验证过程:打开程序后,将手机放在离眼睛40厘米的位置,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字母,并选择看到的字母,分左右眼测试。

  3月31日上午11时,在普爱医院体检中心,记者用手机检测一位工作人员的左右眼矫正视力分别为:0.2和0.3。随后在眼科门诊,医师为他检查的结果,左右眼矫正视力都是0.6。

  4月1日上午10时30分,在长航总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接受记者手机检测的左右眼矫正视力分别为:0.4和0.5。眼科门诊检查显示,其左右眼矫正视力同为0.8。

  验证结果:差距大。

  专家观点:长航医院眼科主治医生魏剑影称,视力检查要求人与视力表相隔5米,并在光线充足环境下完成;而手机测试受到显示屏清晰度、亮度、反光等因素影响,且“猜字母”有一定侥幸几率,手机测视力“不靠谱”。

  测色盲

  验证结果:不离谱

  验证过程:打开色盲测试程序,会出现5副测试图片,测试者只需根据图片上的形状选择选项,系统将给出诊断。

  4月1日上午11时,在长航总医院体检中心,记者和两位工作人员同时参加测试。手机测试:2人辨视能力正常,一人可能是绿色盲。但正规检查发现,3人的辨视能力都很正常。 
 

  原来,手机上的一幅测试图中,紫色线和红色线颜色相近。对色彩不太敏感的人难以分辨。

  验证结果:可尝试,准确度不够。

  专家观点:魏剑影认为,用手机测色盲“说得过去”。该测试不受距离限制,只要手机显示清晰且图片选用得当,有一定参考价值。不过这种方式受显示屏影响较大,不如正规检查准确。

  一分钟催眠  验证结果:太没谱

  验证过程:在“催眠”程序里,有4幅几何图形动画,并搭配风格不同的音乐。程序简介称,每天紧盯“睡眠”图像一分钟,即可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睡眠。

  昨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来到长航总医院呼吸内科,和几名工作人员一起紧盯“睡眠”场景动画一分钟,没有任何异常感觉。

  验证结果:太没谱。

  专家观点:长航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杜鹏介绍,睡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医生在对睡眠异常患者进行诊断时,需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和红外线探头,并通过一晚上的监控,才能分析出结果,制定诊疗方案。仅凭一个图像动画就可改善睡眠“太虚无缥缈了”。

  -医生观点

  长航总医院心内科医师吴兴安,对手机心率监测程序“很推荐”。他推测,这款程序应是利用手机摄像头的补光灯感应皮下毛细血管的跳动来完成的。

  吴兴安介绍,人体心脏跳动可通过动脉搏动传导至指尖,除了房颤患者,其他人的脉搏和心率都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手机是可以准确测出心率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病时间短暂,不少人在家感觉不适,到医院之后心电图检查却一切正常。如果患者在发病时用手机测心率,并记下结果,能给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准确、全面的诊断。还有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吃药前后用手机测心率,能帮助指导用药。比如,服药后心动过缓,可在医生指导下加、减药物。

  “手机体检”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普爱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医师王颖则认为,不管是“口袋医生”还是“网络看病”,都不具有诊断意义。手机体检程序检查结果相对简单、粗糙,市民绝不可就此自诊自医,更不能随意买药服用。

  王颖认为,此类健康程序流行,说明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她提醒市民切不可盲目轻信和依赖此类间接诊断途径。毕竟医学诊断专业度高,人的个体差异化大,真要看病,还得上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否则耽误治疗时机,小病恐怕惹大祸。(文/记者 周晔 通讯员 马遥遥 金静 图/记者 胡伟鸣)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