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农民工没有医疗保险;即使生病,62%的人不去看医生
■本报记者 闫洁
对于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农民工来说,一项最新的政策或能帮助他们打消不敢在城里生病看病的恐惧。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最新通知,从4月起,无论北京户籍农民工还是外地户籍在京农民工,都将纳入到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其医保待遇均统一向城镇职工看齐。
然而,相对于在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多达2.6亿的流动人口,北京的此项政策似乎只是在解决农民工看病难的“万里长征”中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宫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医疗保健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他同时对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健康现状表示担忧。
“大量的进城农民工在医疗保险、子女疫苗接种等方面,骑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依旧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最难覆盖的人群。”
不容乐观的健康现状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的移民。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达到51.27%,首次超越农村人口。
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3月,宫鹏及相关科研团队应邀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城市化与健康》的综述文章。
这篇文章指出,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打工的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一直未充分利用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医疗保健服务、疫苗覆盖率、事故和伤害方面与城市居民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各种潜在的短期性和持久性健康问题。
以我国闻名的“民工城市”——深圳为例,2009年,一项对深圳农民工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显示,55%的农民工没有医疗保险;在受访前两周生过病的农民工中,62%的人不会去看医生;即使在很少一部分曾被要求住院治疗的调查者中,也有约49%的人因昂贵的费用而最终选择放弃。
除了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外,跟随农民工进城的儿童的健康也经常被忽视,对流动人口儿童的接种免疫难度大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宫鹏告诉记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我国已提供了包括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在内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到2005年,已经有9种疫苗免费提供给新生儿和婴幼儿,疫苗接种覆盖面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迅速增加。
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例,2006年,其在城市新生儿中的覆盖率已达到95%,大部分农村地区也超过80%。
不过,过去20年里,由于大规模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子女的疫苗覆盖率要比城市和农村地区低。
“像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东,在农民工子女中,肺结核、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和乙肝的接种率要低于60%。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如广西贵港,除了肺结核的接种率达到36%外,其他疫苗的覆盖率甚至低于20%。”宫鹏对《中国科学报》说。
与户口无关、可负担得起的医疗政策
“被快速城市化”在影响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神经精神疾病的高发。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7%的成年人患有一种或者多种精神疾病。然而,来自社会的孤立和羞辱使得农民工流动人口在精神疾病面前显得更为脆弱。
“除了社会歧视,农民工在城市中还承受着很大的现实压力。他们要找工作,找地方住,小孩要上学,生病了不敢去医院,这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宫鹏表示。
此外,拥挤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农民工更容易被传染上结核病,而相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同伴,他们患上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也更高。
农民工流动人口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一些城市也开始正视并着力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2006年,北京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和结核病、艾滋病的免费诊断治疗。2010年,以北京模式为基础,卫生部在全国29个省的65个主要县市开展农民工健康关爱工程项目试点。今年3月26日,北京社保局发布通知,将农民工纳入北京市城镇职工医保范围。
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正在一步步地得以解决。不过,宫鹏指出,如果说过去的很多健康问题受制于医疗技术的不成熟,那么现在如何贯彻国家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医疗保健政策则成为应对城市化中出现的公共健康问题的关键。
“我国当前仍急需创新面向流动人口需求的卫生政策,这种政策要与户口无关,且能让农民工流动人口负担得起。”宫鹏表示。
显然,北京此项针对农民工的最新医保政策在打破户籍限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