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明明
3月27日中午,记者见到徐坚时,他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孙咸泽的办公室赶到国家会议中心的展会现场。
下午,他又要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食品安全——移动验证溯源方案》。
身为奥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坚一天的忙碌,都和推广产品物流追踪体系相关。
他的梦想是,未来的中国,不管是专业性药品,还是茅台、五粮液之类的高档酒,甚至是日常吃的白菜、豆腐,如想查到产品的来龙去脉,就应该像用手机拍照那样普及和简单。
每年一届的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前沿的食品安全技术云集。在参展的57家单位中,徐坚的展台与众不同——非专业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仅此一家。
可以嗅到的一个明显信号是,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目前的节点上,所面临的挑战,并非仅仅检测技术所能解决。
在2012年两会上,对于每年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代表和委员们的视野已经放开,不再仅局限于往年的“加强监管”和“攻克技术难题”等常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胡树华手拎着印有二维码电子标签的白菜来报到,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宇建议加速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致公党中央在联名提案中,也建议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试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肉类蔬菜的流通追溯体系,加快在全国各地推进食品流通追溯信息平台,是破解中国食品安全的盲点与难点之所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此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参加论坛的前一天晚上,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主席Yves Rey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中国的超市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很常见。在他看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构建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是共同期盼。
翻开中国政府的文件,对于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在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有明确表述。《食品安全法》中也提出,要加强各种记录,如批次、产地等,可追溯体系是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一个方向。
德国零售业巨头麦德龙集团近年来正试图在中国构建自己的“电子溯源系统”。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总监Jan Kranghand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麦德龙已与上海数百家星级酒店合作,提供可溯源食品。经过5年建设,他们建成了2000多种产品的溯源系统,可以查到相关产品的生产地理位置、所用饲料、养殖环境、产蛋过程、产品特性、加工情况,甚至运输路线图等。
“中国目前缺少的是意识,从政府到供应商,甚至到farmer。食品安全溯源链条的建立是个体系,是保护消费者、重拾公众信心的最好方式,需要多方努力。” Jan Kranghand表示。
徐坚此前在诺基亚创意部工作。诺基亚是奥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公司推出的防伪防窜货方案已经在诺基亚电池的防伪监控中应用。目前,徐坚正在试图从国家300多种基本用药以及同仁堂的高档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入手推进。
徐坚告诉记者,在欧洲,2005年就已经开始规定,所有的产品必须有溯源才能入市。他们目前只能走高端产品路线,把成本转嫁在生产企业身上,可这距离他的产品全面追溯的梦还很遥远。
让他困惑的是,食品安全的可溯源链条,究竟该由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