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一位医者的菊梅情怀

发布时间: 2021-08-09 03:22:24      来源:来源:<a href="http://www.jkb.com.cn">健康报</a>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记者叶龙杰通讯员李保军李莹□   3月22日,解放军第302医院为该院医学大家陈菊梅摆出巨幅画报。画报上,陈菊梅一身戎装,梳理整齐的银发映衬着红润的脸庞,淡淡的微笑透露出和蔼与安详。认识她的人都

  □本报记者  叶龙杰  通讯员  李保军  李  莹□

  3月22日,解放军第302医院为该院医学大家陈菊梅摆出巨幅画报。画报上,陈菊梅一身戎装,梳理整齐的银发映衬着红润的脸庞,淡淡的微笑透露出和蔼与安详。认识她的人都说,是她的一颗医者仁心,让她变得越来越美丽。

  坚韧如梅  服务患者直到耄耋之年

  每到周四上午,在解放军302医院专家门诊,陈菊梅总是准时出现在诊桌旁,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问诊、看病,用轻柔而坚定的语气给无数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很多病人说:“找到陈大夫,我们心里就塌实了。”

  陈菊梅的一生与传染病防控紧紧相连。上世纪60年代,她在解放军第302医院首开切开气管救治麻疹患儿的先例,首创成功救治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70年代,她首先发现中药五味子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和机理,研制出系列降酶新药;80年代,她主持创建全军第一个临床乙脑实验室,率先牵头组织全军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攻关研究;90年代,她带领创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进入传染病诊疗规范,并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

  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她诊治了几十万名传染病患者。即使到了87岁高龄,她还是坚持每周四上午出专家门诊。“一个上午最多的时候能看27个病人。”陈菊梅说这话时,已患有帕金森氏症3年,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她敏捷的思路及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记忆。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早上,她还坚持为一位约好的患者出门诊。当被问及为何如此高龄还要出门诊时,陈菊梅回答:“患者需要,没办法拒绝。”

  一位还在接受陈菊梅治疗的河南患者回忆:“最近一次看她写处方,手都抖得厉害,将笔在左右手间换来换去。问她要不要休息,她回答‘我不能倒下,一倒下就起不来了’。”

  恬淡如菊  救治病人务求尽心尽力

  陈菊梅说:“我们当医生的,总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除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力而为。只要你尽心尽力了,即使病人没有抢救过来,心里也不会留下遗憾。”

  每当遇到疑难病人,陈菊梅往往是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就想“怎样救人”这一件事,翻来覆去地琢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用什么药物才能既对症又效果好?用药后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还有什么新的治疗思路?

  40年前,奋战在国防工程第一线的陈克志暴病倒下,被确诊为急性黄胆性肝炎,转氨酶已高到极限,并伴有合并性肺炎、糖尿病,眼球、肤色发黄,肛门处长的疖子已经脓肿……入院几天后,医院就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单位连为他开追悼会的遗照都准备好了。

  此后,命悬一线的陈克志被转入解放军第302医院。作为主管医生,陈菊梅为他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可能突发的病变做出多种预案,终于将他从死神的手里拯救出来。

  鉴于陈克志病前身体透支的实际情况,陈菊梅又适时推出“三分治、七分养、治养结合”的治疗方案,即在用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食疗,翻着花样地为他送来各种营养食品。

  1年零7个月后,陈克志出院了。40年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再次重逢,陈菊梅一眼就将手捧鲜花的陈克志认出。

  尽心尽力为患者着想,是半个多世纪来陈菊梅工作的常态。2003年,牛建利被查出患有乙肝,她心急如焚地从河南老家赶往解放军第302医院求治。回家时,她不仅从陈菊梅那里带回了完整的治疗方案,还有几个电话号码。这里面既有陈菊梅的手机号码,也有她家里的座机号码。陈菊梅说:“外地患者来一次北京不容易,给了电话号码,方便患者确认我是否在北京,免得他们白跑一趟。”

  暗香无痕  屡建奇功依然不事张扬

  302医院原院长吕占秀在采访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陈菊梅的“传奇”。

  本世纪初,某学校发生疫情,几百名学生出现发烧症状,集体“趴窝”。在各个部门、各路专家调查不出病因、“阴谋论”甚嚣尘上的紧要关头,陈菊梅出现在该学校。

  “她抵达之后,马上赶赴食堂调查,从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等最基础的环节看起,一个个病人仔细询问,最终初步得出病毒感染的结论。”吕占秀说,陈菊梅对这起事件的处理体现了一位传染病专家扎实的基本功,最后实验室检测的结果证实了她的推测,“根据她开出的治疗方案,几百名学生很快康复出院了。这是陈菊梅立下的一大功绩,然而她回院后没声没息,更不邀功。”(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作为国内传染病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陈菊梅一贯淡泊名利,不事张扬。”302医院院长吕吉云说,“她屡屡在国难之际挺身而出,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她出现在防疫现场,给救援官兵及灾区群众带去鼓舞。”

  桃李齐芳  提携后辈总是不遗余力

  重症肝炎、肝衰竭一直是世界医学难题,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这类病人的死亡率仍在70%以上。长期奋战在传染病和肝病一线,亲历很多家庭丧亲之痛的陈菊梅决心攻克这一顽症。通过长期艰苦探索和临床研究,“七五”期间,她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理论和疗法,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系列特效药物,揭开了我国治疗重症肝病的序幕。

  1991年,陈菊梅牵头引进国内第一台人工肝脏治疗设备,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随后,她又积极倡导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新理念,大力推广人工肝技术,使这一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目前,我国每年用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的成功病例居世界首位,肝衰竭病人6个月以内的死亡率降低了20%以上。

  陈菊梅并没有止步于此,继续向更加高端、复杂的生物人工肝技术进军。正是在她与老一辈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于2008年4月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新型生物人工肝三期临床试验,使我国生物人工肝临床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可以说,没有陈教授等前辈们在包括人工肝在内的重症肝炎、肝衰竭综合诊疗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我国重症肝病不可能取得目前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如今,无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国内的传染病专家在临床、科研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想要咨询的第一位专家就是陈菊梅教授。”陈菊梅的学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说。

  302医院政委邢振湖说:“在陈菊梅和年轻人之间,绝看不到‘月明星稀’的现象,相反,她更多的给‘星星’提供‘显山露水’的机会,将自己悄悄掩藏在‘地平线’下。”因此,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科研成果奖,她常把学生的名字放在前面,有时干脆就不署名。尽管这些论文和课题都是按她的思路、在她的指导下完成的,但陈菊梅认为,只要完成了研究任务,为传染病人做实事,署名在前在后、署不署名都是次要的。

  在陈菊梅的积极倡导下,302医院设立了“菊梅人才基金”、“天晴科教基金”等,对潜力大、后劲足、敢创新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激活了年轻人成才的一池春水。302医院政治部主任杨清仁说,医院许多年轻人在陈菊梅的带领下,成为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