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黄新宇的电脑桌上摆满了他在家时收到的祝福卡片和信件。记者 黄宇 摄
直肠癌,让21岁的西南大学大二男生黄新宇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报昨日4、5版报道),生与死的抉择,也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关注。昨日,67个电话打进重庆晨报966966热线,大多劝说黄新宇接受肛门切除手术延长生命,更有“造口人”及其家庭成员站出来,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希望黄新宇勇敢地活下去……
同时,新桥医院、大坪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昨日均致电本报,表示愿帮助黄新宇进行治疗。
虽然目前黄新宇在保守治疗和封肛手术之间还未做出最后选择,但通过昨日一天的经历和心情转换,他承认,“拒绝手术,有尊严地死去”这个想法已经开始动摇。
我是不是该安静地离开还是该勇敢地活下来?后续
他在网球场狂奔 仍在挣扎于生死选择
昨天上午 三家医院表示愿全力救治这孩子
昨日上午,阳光照射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网球场的角落里,黄新宇拿着球拍,满头大汗地喘着粗气。奔跑,令他无比清晰地体会到生命的活力,但他也隐约感受到身体的力不从心。
最近两天,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努力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希望黄新宇能改变初衷,接受封肛手术,因为活着,比尊严更重要。
黄新宇陷入挣扎,前晚,他失眠了。昨天上午,尽管打起精神出现在了运动场上,但看着挥舞的球拍,不时纵身跃起的同学,他还是一度陷入沉思……
昨日中午,感觉体力有些透支,黄新宇离开了运动场回到宿舍,放在桌上的手机已收到30多条短信,他未曾想到,关心他的人已越来越多。还有几名“造口人”及其家庭成员,也试图用亲身经历告诉黄新宇,若勇敢地选择手术,今后的生活其实并非想象的那么艰难。
到了中午收到30条短信
聆听病友的现身说法
昨日,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大坪医院中子刀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陆续致电本报,表示愿意帮助黄新宇进行治疗。
“在黄新宇暂时无法决定是否手术的情况下,我们愿意免费为他进行生物治疗,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昨日上午,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黄新宇的病情,他们将进行专家会诊,全力帮助他进行保守治疗。
大坪医院中子刀中心则称,若黄新宇的病情在进一步检查后,能够符合手术标准,他们可为他制定手术方案,全力采用保肛的手术治疗方法,即在不改变排泄方式的同时,将肿瘤切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也表示,希望对黄新宇的病情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肿瘤所在位置的高低,以判断切除肿瘤的同时,是否必须要切除肛门。
昨日下午,重庆晨报记者联系上了前期负责为黄新宇治疗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普外科主任沈新明表示,根据前期检查结果,黄新宇所患的直肠癌正处于进展期,肿瘤所在的位置偏低,距肛门5-6厘米,连同肛门一起切除,才能降低复发的可能,“目前我们也在尽最大努力,让黄新宇在保住肛门的前提下,尽量将肿瘤切除。”沈新明说,目前,医院也在积极联系国内知名医学专家,为黄新宇提供最佳的手术方案。
“他现在一切正常,养活一家三口”
刘云丹(其32岁的丈夫3年前做封肛手术)
“小伙子,你很坚强,敢于坦然接受死亡,但为何不能去直面高于一切的生命?要知道,只要活下去,生命又岂会没有尊严……。”这条短信在昨日上午9:05发出,发信人叫刘云丹,是一名全职太太,发出这条短信前,她刚带着女儿,站在窗口送走了去上班的丈夫。
刘云丹说,她所在的三口之家很幸福,同时也是“造口人”家庭———3年前,丈夫陈瑜章因患直肠癌也曾面临“是否切除肛门”,全家当时陷入崩溃。
如今,32岁的陈瑜章已切除肛门,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养活一家三口。
“第一次听医生说,要活下去就得切除肛门时,我们也一样难以接受,认为他的人生可能就这样毁了。”刘云丹说,丈夫的肿瘤跟黄新宇一样,距离肛门很近。艰难挣扎后,当年只有29岁的他选择了手术,此后,一次性造口袋就一直跟随着他。“刚开始肯定不习惯,脾气也变得很暴躁,但咬咬牙,肯定能挺过来。”刘云丹说,刚学使用造口袋时,丈夫常常贴不牢,结果排泄物就顺着腹部往下流,这令很讲究卫生的他难以容忍,“但我们试着想办法,喷香水,随身带着水瓶清洗,保持清洁……其实只要能活下来,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现在,陈瑜章的生活早已走上正常轨道,生活中的尴尬与不便,相比活下去的信念,已变得渺小起来。
刘云丹跟黄新宇通了很久的电话,“我们跟你一样,3年前站在了这个十字路口,但身体的缺陷,并不是没有尊严,你同样可以更有尊严地活下去。”
校友发起募捐,善款已超7万元
“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人多力量大;一元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能积少成多……”黄新宇的故事也牵动着西南大学校友们的心,连日来,同学们发起“一元微力量”捐助活动,目前各方募集爱心资金已超7万元。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的董如军,是黄新宇的学长,也是本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在得知黄新宇的病情后,不少校友主动走到了一起,商议如何帮助他,“我们想到‘一元微力量’的主意,希望积少成多,汇集大家的力量,一起帮助他渡过难关。”
日前,董如军已将一篇800字的“一元微力量”爱心募捐倡议书发在了重庆晨网上半城社区等网站,几天来,众多网友跟帖支持。董如军说,“一元微力量”的爱心募捐,主要是通过校内外募捐、网络募集等方式进行。截至昨晚,已募集到善款72000元。
“手术后我辞职了,其实根本没啥”
苏婕(39岁的她7年前用上“造口袋”)
在39岁的苏婕看来,黄新宇正在经历的,是每一个“造口人”曾难以翻越的一道坎,如何抉择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看到这个大学生的故事,我流泪了,不为别的,因为感同身受,正是如此,我觉得有义务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他。”
苏婕也是“造口人”,她希望说服黄新宇,给生命一次机会。
被确诊为直肠癌时,苏婕在江北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那是7年前。她说,当医生告诉她要改变排泄的方式时,包括父母在内谁都无法接受。后来,医生问了一句“保肛重要还是保命重要?”这令她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尽快做出选择,否则,每拖延一天,死亡就更近一步。
3个月后,苏婕咬牙做了手术,病变部位被切除,排泄通路“改道”,“这之后,我就一直跟‘造口袋’打着交道,靠它来收集排泄物。”手术不久后,苏婕辞职了,因为成天拖着个袋子生活,令她无法再面对以前的同事。
“后来经常去医院检查,我也逐渐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的人,他们很坚强,活得也很愉快。”苏婕说,曾经有一位切肛19年的病友告诉她,自己从来没有讨厌过这个“人造肛门”,因为它能够让自己健康长寿。慢慢地,苏婕认可了这样的观点,并尝试着用平常心对待。
现在的苏婕,打理着两家淘宝网店,她说,除了很少去商场购物,自己的生活轨迹跟正常人几乎一样。昨天,苏婕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黄新宇,并发去短信:“孩子,活下去,生命高于一切。”
昨日,众多读者致电重庆晨报966966新闻热线,对黄新宇如何抉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选取了其中部分,希望能对黄新宇有所帮助。
李伟 40岁 北碚区
很想劝黄新宇同学几句,“好死不如赖活”,封肛、拖着塑料袋排泄也不是多么有伤尊严的事情。希望黄新宇同学能更勇敢,积极面对人生。
王艾迪 18岁 沙坪坝区
我是南开中学高三16班的学生,我和同学们都希望去看望黄新宇,改变他等待死亡的态度,劝说他接受手术治疗。
李泰芬 66岁 江北区
我身边也有像黄新宇一样的直肠癌患者,但是通过手术治疗,20多年过去了,还一样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得很好。希望黄新宇多替养育了他21年的父母想想,生命毕竟来之不易。
曾露 37岁 合川区
我丈夫在2009年,也就是他34岁时被确诊为直肠癌,确诊的第2天便住院,第5天就进行了手术,他的情况非常糟糕,淋巴已经转移,医生曾告诫如果不做手术,最多只能活一年。但是今天,我丈夫每天生活得很开心,白天打打篮球、爬爬山,晚上打点小麻将。希望拿我老公的例子,来鼓励黄新宇勇敢地接受手术治疗。
杨华 40岁 渝中区
我是上清寺桂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我们这有一位从大医院退休的老中医,如果有需要,希望能够帮助到黄新宇。
荣昌步行街,市民为黄新宇募捐。
热心人的劝说,黄新宇你听到了吗?
到了晚上说自己开始犹豫
还承认之前是在逃避
“有时我在想,如果现在能老去30岁,那么,51岁的我,或许就不这么痛苦了,也不会如此难以抉择。”昨晚,黄新宇在QQ空间里更新了留言。
他的QQ好友中添加了很多跟他有着相同经历的人,面对他们劝说,昨晚,黄新宇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他开始犹豫了。他说,自己一直愿意相信,坦然面对死亡是一种勇气,但了解了更多“造口人”的故事后,他承认,或许选择死亡是一种逃避,“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比我更坚强。”
那现在到底是继续保守治疗,还是选择手术呢?黄新宇说,自己还是暂时无法做出决定,但会慎重地重新考虑,也会继续从曾做过类似手术的热心人那儿了解更多的知识,“无论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但只要能活着一天,我就会尽最大努力好好地活!”(本版文/首席记者 王珊 实习生 刘冰鑫 陈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