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大胡蜂毒素中新发现两种过敏原

发布时间: 2021-08-12 00:36:31      来源:http://来源:中国科学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蜂、蚁类膜翅目昆虫的叮咬后,常会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带领团队发现了大胡蜂毒素中两种新的过敏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胡蜂毒素过敏原成分的了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蜂、蚁类膜翅目昆虫的叮咬后,常会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带领团队发现了大胡蜂毒素中两种新的过敏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胡蜂毒素过敏原成分的了解,对大胡蜂及其他昆虫刺蜇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据介绍,速发型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为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能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常见昆虫有蜜蜂、胡蜂、牛虻、蚊子等。
 
其中,大胡蜂作为一种个体较大、毒素富含过敏原、常群起攻击的昆虫,危害尤其严重。被大胡蜂叮咬后,有红肿、灼痛、颤抖、支气管收缩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常见症状。胡蜂种类多达24种,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人们仅对其中一种胡蜂毒素的过敏原进行了初步研究。
 
为深入了解胡蜂毒素过敏原的组成成分,赖仞团队在前期对牛虻过敏原分离纯化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色谱层析和免疫杂交等技术,发展了一套有效分离纯化识别胡蜂毒素过敏原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研究人员从大胡蜂毒素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新的过敏原。同时,对蜂中毒过敏病人血清的免疫球蛋白E和皮肤针刺等的检测结果证明,这两种新的过敏原是大胡蜂毒素中的两类主要过敏原,并从另一角度为胡蜂牛虻综合征提供了有力证据。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