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在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古都南京,南京大学已走过110年辉煌历程。而它的医学院也曾经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佼佼者,培养出一代医学名家,在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院系调整,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脱离。1987年,南京大学医学院复建,成为教育部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办的长学制医学院。
25年来,医学院凭借南京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优势,依托多所高水平综合性、专科性医院的支持,坚持文、理、医结合办学思路,率先提出了“自然科学向基础医学渗透、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渗透,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指导方针,形成了鲜明的“小规模、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最近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了医学教育分为“校内教育、校后教育、终身职业教育”三个阶段。校后教育的核心就是住院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规范化训练。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划分,也为全国医学院校在校教育确定了任务,为在校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南京大学医学院的现代医学教育实践,为多样化办学提供了一个参照。
医本仁术 精诚并重
医学自诞生之日就是自然科学蕴涵丰厚人文内涵的学科,因为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而非单纯的疾病。而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提升文明、反对急功近利、探讨历史与使命的学术堡垒,应当以有利于培养人文素质和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为己任。为此,南京大学医学院提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面旗帜,作为“医学创新教育体系”中“理学办医”的出发点。
我国传统文化中即有医本“仁术”的重要思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曾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而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医疗实践对医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在医学领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内容的关注点,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知识,而应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考虑到医疗服务是一项工作繁重、责任重大、每天面对人生困境的职业,如果医生没有对人生与生命意义的更宽大的认识,更容易陷入疲倦、失望、烦躁的困境,其服务质量必然下降。而一个有博大的人文胸怀,懂得并热爱生活的人,必然会自爱、博爱,懂得理解和宽容,富有担当。为此,南京大学医学院把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其整个培养的基础,提出注重学生心理成熟、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改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上。
“人文精神”之外,医学院还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创新的基本素质,科学的基本朝向是面对未知,它在“试错”、批判、不断“证伪”中发展。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也是医学教育的基础。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主导,在注重具体知识的同时,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面严重缺失,因此如何在进入大学后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南京大学医学院在“理学办医”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走了一条有特色的办学道路。
医本仁术,德乃医本。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会贯通中,医德和医术,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患者的“诚”。只有具备这两个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仁者”。终归,医学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适应现代社会变革需要、面向未来的医学生。
课程建设 大胆革新
南京大学医学院自1997年起,从六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生直接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实施本、硕、博连读,九年一贯。经过多年试办,条件逐渐成熟,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附属医院建设和理学办医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已达到教育部要求,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水到渠成。
结合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的“三三制”教学改革,医学院开始了八年制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和实践。这个体系实行4+4培养计划,前4年学生在非医学类专业完成本科学业,包括通识通修教育和大类培养;后4年在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接受医学专业教育,达到学业要求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简单说来,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经历三个阶段,回答三个问题,获得三种能力。
三个阶段是指有导向的通识教育、医学生的理学教育、重研究的医学教育。通识教育在学术培养上注重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在人文培养上关注心理的成熟,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转变、健康人格的形成等;通过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强调医学学科的总体架构和交叉,为下一阶段基础医学的“理学”教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的理学教育即用理学教育模式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突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针对应试教育下学生批判性不强的问题,南京大学医学院提出的“理学办医”就是充分利用南京大学在文理学科上的综合实力,在整合和简化课程的基础上,逐渐把基础医学课程改造成理学课程。优化压缩原有理论和实验课程,并建立了医学机能及形态学实验、以疾病为主线的医学遗传学实验、病原体鉴定与免疫细胞分析等三个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减少为预设结果进行的实验,空出时间使学生在第二年通识课程完成后,以自选的形式进入研究型(PI)实验室,面对真正的、无“预知”答案的问题,其中多数是国家在研课题;通过对问题进行长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删繁就简、培养批判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说到底,真正科研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在实验室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每天都在做着批判性的思考和工作,这正是一种最直接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高千教授说道。
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注重临床实践和研究。临床实践和研究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而前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文献检索、阅读、综述和问题提出、假说建立、实验开展等能力,是现代医学三大特征:循证医学、个体医学、转化医学教学和实践的基础,关系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生的培养。
在强调医学学科的总体架构和交叉上,医学院设计的《医学导论》课程强调“开智”和“励志”。课程全部由博导和医学名家担任,在通识课期间即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面临的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医学?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医生?通过了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医学的分科和整合、医疗模式的转变、医药卫生改革、现代医学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深入理解医学的学科特性。
一个合格的现代医生,须经过三个“动作”的铸型,才能“完型”,即具备完整的素质。这种素质也就是三种能力: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临床思辨的能力,(伦理)行医的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基础在人文和科学训练。高千指出:“有知识和会分析(思辨),还只是一个面对同行的专家。”但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除了技术层面的准备,还需要一种“行医”的职业态度和能力,还要从社会、文化、法律、心理以及病人的诉求等角度去“行为”。医生最终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专家。医生一旦面对病人,行医即已开始,病人将把自己的担忧、恐惧、隐私甚至生命托付给医生。怎样做才无愧于这身神圣的白大褂?如果医生表现得或犹豫轻浮,或粗糙傲慢,就会使病人失去信任或产生自卑,就会影响病人在治疗上的依从,而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治疗的成败。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关键是理清思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好事是不会发生的。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路径,学生更不会明白,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实践和思考为理学办医做了抛砖之举,值得借鉴。
战略突出 接轨国际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我国专家参加制定的国际医学教育(IIME)“全球医学教育基本标准”的推出,现代医学教育的标准明显超越了我国传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模式,各国医学生的交流愈加频繁。南京大学医学院自确立“小规模、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方针后,不断探索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除在原有医学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国际资源,提供越来越多的医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外,逐渐明确到国际化的根本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国际化,培养人才目标导向上的国际化,即培养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为现代医学的循证医学、个体医学、转化医学的发展培养人才。
现代西医教育自上世纪初逐步成型起,就明确了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一体的学科特征。这一概念近年来进一步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推广为“基因到社会”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医学教育中心的建设。南京大学医学院在吸取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依托南京大学的全面支持,启动了自己的“为下一代需要设计,设计出下一代需要”的现代医学教育中心建设,提出“以环境突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信息化突显时代精神”。该中心建设目前已近竣工。医学院积极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用作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参考材料,目前已覆盖基础医学的主要课程,正逐步向临床医学推进。另外,医学院还定期请来包括来自国外的各方面医学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国际观。
在引进国外教师和开办国际学位项目方面,医学院明确提出了发挥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优势,建设与西方教育体系互补的国际学位项目,提出为国际教育提供“国际观(东方)、异质化、他选性”培养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多所美国和欧洲著名大学的积极响应。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国际学院的多重优势,在宣传、联系、招募以及生源等方面获得专业支持,实现院—院合作、联合办学,以及借助国际办学机构,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也是拓宽思路,加速国际化办学的重要路径。目前南京大学医学院澳洲海外本科医科班的筹办正在积极进展中。
南京大学医学院正在建立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将以“全球医学教育基本标准”为参考,为学生的境外实习奠定基础,并且与国外医学院校的联系也已建立,境外实习势在必行。南京大学医学院建立了美国加州大学河畔分校临床实践基地,接下来,还将引入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建立更多的境外临床实践基地。
回顾往昔,医学院利用南京大学文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面旗帜的指引下,突出批判性思维训练,强调临床实践和科研,重视转化医学、循证医学和个体医学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望未来,在“985工程”三期的建设中,南京大学医学院还将大力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设和完善,逐渐建成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以及药学、护理等在内的学科门类齐全,以八年制医学教育为特色的医学院,为医学各领域输送更多既精于医术,又诚于医德的医学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