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大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技术也成为大型公立医院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大型公立医院在引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上不遗余力,身为公立医院院长,如何看待医院新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完善医院学科建设?在发展新技术当中,又如何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如何避免新技术带来的误区?如何根据医院自身特色,来定位技术发展的“路线图”?记者近日采访了3家广东省级大医院的院长,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采访嘉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耿仁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 张小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 沈慧勇
发展新技术是大医院“必选项”
问:如何看待医学创新技术?如何看待医学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耿仁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好医学科技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医院管理者作为战略思考的重点问题。一方面,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各类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诸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等高发,对广大群众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其诊断和治疗都较过去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科技含量高、使用效益好的新技术进入医院;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科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程度不断加强,包括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使各类新技术进入医院,为疾病诊治增添了新的选择。近年来,介入技术、微创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介入治疗对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创新技术在医疗机构的使用,最直接的作用在于提高了诊断的精准性和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是医院发展必须依靠的“武器”。
张小庄:
发展医学新技术,必须要有适合新技术推广使用的土壤和平台,各级大医院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疗环境下,创新科技始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新科技的抓手是转换医学。转换医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了新的通道,并使基础研究的成果惠及临床,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防治新方法。这个脚步越来越快,而且从事临床工作的大医院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今可以看到,不少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都是多中心完成的,大批医疗机构参与其中,从新技术受益者,变成新技术实施者和推动者,而临床发现的各种问题,也会从实验室寻找答案。可以说,转化医学的发展,为医院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沈慧勇:
科技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医院是医学科技创新的发明者、使用者和推广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医院开展医学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我院建于1835年,作为中国第一家西医院,百年老院理当突破发展瓶颈,历久弥新。横向发展,扩大医院规模必不可少,但科技兴院更是百年老院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在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医疗工作效率的一条主线,新技术的应用对缩短平均住院日、保证病床使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技术创新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比如传统手术由于自身的操作特点,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无法避免地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创伤,而以微创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医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医学史上,每次医学科技取得突破性发展,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医疗卫生收入上,而且体现在预防疾病、节约资源、延长人类平均期望寿命等方面。
新技术风险与机会并存
问:在发展和应用新技术中,应如何避免新技术陷阱?发展新技术面临哪些误区?
沈慧勇:
当前,新技术发展存在误区。针对误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做到对新技术科学合理运用。
一、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新东西需要实践的检验,医学更需要严谨。一项技术在应用于人体之前要有充分的论证,广泛的求证,并要有相应的动物实验做基础。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整形业10年毁掉20万张脸。寄美丽于整形,助长了社会美容整形行业的膨胀,高额的利润促成一些不成熟整形技术仓促上马,医疗美容机构水平的参差不齐,执业医生鱼龙混杂,于是美容变成了“毁容”。
二、开展新技术要有充分准备。新技术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要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设备准备,以病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好大喜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而贸然开展新技术,极有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和医院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勿把医院和患者当成“试验田”。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些医院争相引进高科技诊疗设备和技术,但超前甚至盲目地引进高精尖技术或设备,特别是引进国内外还不成熟的技术,则有可能带来极大隐患。对应用不成熟、风险较大、疗效不确切、行业有争议的技术和项目,要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勿把医院和患者当成“试验田”。
耿仁文:
事物都有两面性,同许多新事物一样,高新技术大批进入医院,也有其另外的一面,相对地说,投入高,就会增加使用成本,患者在受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压力和经济负担。有些技术本身风险较大,有些还更加直接地涉及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使医院管理难度加大,也给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思考。
有鉴于此,医院在应用高新技术服务患者的同时,在发展新型学科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和多种手段,尤其是加强管理,既要保证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和突出地位,更要保证其手术质量、医疗安全和规范使用,还必须从患者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精准定位发展新技术
问:如何根据医院自身特色和定位来发展新技术,来摆脱技术发展中的盲目跟风现象?
张小庄:
医院需要针对自身特色和定位来进行发展,要精准定位,而不能盲目跟风去发展新技术。新技术运用在不同医院,应有不同侧重点、针对性。公立医院要清晰了解自身的特色,在推动创新技术过程中,更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医院具有妇幼特色,对新技术研发投入,从前几年占总收入的1%提高到2%,而且还在稳步提高。为解决当前的高出生缺陷率和新生儿疾病诊治效率,我们积极推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比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方面,对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激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4年始至今,已进行了近万例早产儿筛查,有效防止了用氧致盲。再比如,摘除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高发省”的帽子,是广东省几代“妇幼人”的梦想,医院与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贫筛查与诊断基因芯片,建立地贫基因诊断医学转化基地,有望通过早期地贫基因检测诊断,预计每年可减少千例重型地贫胎儿出生,为社会每年减少5亿元经济负担。
耿仁文:
多年来,南方医院一直把用好、管好高新技术当作推进医院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抓好抓落实,严格界定各项新技术的适应证,尤其是对有些开展时间不长,远期疗效尚难有定论的新技术,更更持慎重态度。
一是从理念上明确“先进性是高新技术的精髓”,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紧跟医学前沿,积极稳妥地开展高新技术,以加快医院的质量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二是设立院长专项基金,扶持各学科大力开展临床科研及其转化应用,同时派出学术骨干到标杆医院学习新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运用。三是着力抓好对医务人员的教育,自觉地依法执业,遵守资质准入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实践中带头并引导病人,共同遵守法律和医学伦理的要求,接受其审查和监督,深刻地领悟到新技术的人文价值。四是充分发挥好各类专家委员会的智囊作用,对新技术项目的选择、使用、防范医疗风险等,以及在制定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时给予严格把关,对涉及法律、伦理问题的,严格审查绝不逾规。五是在应用过程中强化监控环节,坚持过程管理,按照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不断总结提高,即使针对某些疾病,临床应用指南中表述十分清楚的,在给具体某位病人使用时,坚持“病人受益”为最大原则,遵守循证原则,评价使用的获益和风险,明确其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病人的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科学制订诊疗方案,避免高新技术的滥用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引导过度消费。
沈慧勇:
临床是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科技创新一定要与临床紧密结合,临床离开了科研就没有了发展的后劲,而科研工作离开了临床,就没有了生命力。这些年来,医院利用新技术带动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把临床救治的难点作为科研的重点,用科研取得的成果指导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
医院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内涵建设,来自学科或专科建设。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着凝练学科方向这一核心,以实验室平台和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基础,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绩。比如,我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尔卫带领下,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开辟了从非可控性炎症着手抑制乳腺癌转移新的途径,推动了乳腺学科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