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由卫生部资助2171万元的公益性专项“国产人工耳蜗优化及临床技术研究”项目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启动。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和极重度耳聋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人工耳蜗被国外产品垄断,且价格昂贵,最低在15万元左右的市场价使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同时,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中国患者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廉、适合汉语人群的人工耳蜗产品。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介绍说,该项目研究期限为3年,通过全国8个课题组联合攻关,有望研发出新一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且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产品的国产人工耳蜗。重度听力言语障碍病人植入后,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可告别手语和唇读,能像正常人一样用言语进行交流,也可使家属摆脱照顾耳聋患者的负担。
同时,项目的开展也将打破国外垄断,推动我国神经生理、语音信号处理、微芯片设计、微加工、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等多领域技术的发展,培养出一支神经生理学、听觉医学、言语信息处理及人工耳蜗工程研制等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团队。
据悉,王正敏团队历经二十余年研发的国产REZ-I型人工耳蜗在2011年获颁国内首个人工耳蜗产品注册证书,并被批准在成年耳聋患者中临床应用。目前,该医院已有1400多名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通过植入国产人工耳蜗回到有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