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白大褂,戴着护目镜,性格孤僻,成天钻在实验室里搞实验……一提到科研工作者,很多人头脑中最先“蹦”出的就是这样的形象。
然而,新近亮相的新一届巾帼创新奖及提名奖10名获奖者,彻底颠覆了大众对“科研女”的传统认知——她们时尚而优雅,自信而坚韧。“我们不当‘科学怪老太’”,获奖者们说,求真求美,正是促成她们创新的最大动因。
一周7天,衣着绝不重样;工作日化淡妆,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孙皎是获奖者中的老字辈,也是大家公认的“最时尚的获奖者”。
她透露了个小秘密:常常打扮自己是对周围人的尊重,也会让自己心情和精神更好些,做什么事都能“加分”,包括搞科研。
以往,骨折病人要靠手术在体内打进一个骨螺钉帮助愈合,1年后还要再做手术把螺钉取出。现在有了可降解的骨螺钉,病人不用受第二次苦,身上也不用多条疮疤。这让爱美的孙皎动起了脑筋——能否助推更多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进入医药行业,让病人少受苦、少破相。
作为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的主任,孙皎前后用10年搭建起上海市生物医用材料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各类医用的生物材料与人体的相容性、安全性将得到科学、专业的评估。孙皎说,以往,只有可吸收缝线和骨螺钉用于人体,现在有了这个检测平台和技术,更多可降解生物材料将接受各类指标“考验”并有望用于人体。“比如说,将来的冠脉支架表面涂层、骨填充材料、创面覆盖材料等,都能用上生物可降解材料。如果是一个灼伤患者,创面覆盖上这样的材料,不用再揭啊、换啊,在表皮愈合的同时,材料也慢慢吸收降解掉了,安全也美观。”
同样是“十年磨一剑”。获奖者陈蕾把精力放在了高性能纤维——间位芳纶上。“70后”的她爱美、爱时尚,平日最注重的就是衣物的材质,“舒适的同时,要能防风、防火就更好了!”这让她接触到了间位芳纶。
之前,这一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日本两家知名公司手中长达40年,并形成了垄断。陈蕾很不服气,经过多年努力,她和同事们先后攻克了上百个工艺技术难题,最终掌握核心技术并推动了间位芳纶在我国的产业化。“以前,消防员的防火服用的纤维都是进口的,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现在我们自己能生产了,不仅价钱下来了,还能做得更美观。”陈蕾滔滔不绝,“今后,不仅高档场所的地毯、沙发、窗帘都能用得起这样的高性能纤维,普通百姓家庭也能备上一套漂亮又安全的家庭防火服,你说有多赞!”
据悉,10名获奖者分别来自医药系统、农业、纺织业及航天科研系统等,平均年龄47岁。
本报记者 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