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丽)2月24日,由四川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启动了全国首个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共建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校企地协同创新”联盟,旨在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机构、制药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处于“封闭”和“脱节”状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导致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而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研发能力有限,投入较少,使得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药物少。
联盟的倡导者、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在谈及联盟发展的思路时,希望通过“校企地”合作,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等新药研发新模式,推进以科学研究、药物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为一体的“校企地”协同创新组织的良性运行,产出一批自主创新的生物技术药物,培养一批复合型的新药研发高级人才,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
与会代表则认为,联盟应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药物研发上游拥有的人才、智力和自主创新优势,发挥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下游的技术优势,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资金、项目等的引导下,进行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研制一批创新生物药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20多家高校,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10多家科研机构,30多家大型生物医药制药企业,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和多个政府地方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