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闫 龑)日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在京召开医用呼吸机配置和应用座谈会,讨论制定医用呼吸机配置使用规范。与会专家指出,呼吸衰竭治疗观念已经更新,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有待推广。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曹志新在会上介绍,呼吸衰竭是一个高致死率的临床问题,是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从最危重的呼吸衰竭到非致命性间歇性的呼吸病,都采用呼吸机治疗。由于目前呼吸衰竭治疗观念不断转变,即从单纯抢救危重呼吸衰竭向注重早期治疗轻中度呼吸衰竭的转变;从局限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向关注慢性呼吸衰竭治疗的转变,因此,单纯使用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无创呼吸机配置不均衡,基层医院普遍配置不到位。此外,无创呼吸机的推广必须以规范化应用为保障。即ICU、急诊等抢救科室需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呼吸、心脏等普通病房医务人员需弥补呼吸衰竭救治知识之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重新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等。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副院长王辰介绍,无创呼吸机适用面比较广,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干预,是对呼吸病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他说,从长远看,家庭配置使用无创呼吸机、制氧机等对于管理慢性长期呼吸病病人也十分有效,而且可以降低医院的住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