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药物经过缓释技术处理,不再出现抛物线的药物浓度曲线,而是呈一条平稳的给药线,既减少了病人的服药次数,又提高了治疗效果。这项由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药物制剂缓控释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日前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贺芬研究员介绍,该研究团队从1996年开始致力于药物缓释技术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成功研制了“骨架型缓释技术”和“渗透泵型控释技术”。所谓“骨架型缓释技术”,就是以蜡或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在骨架中辅助药物用量为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手段。如治疗口腔溃疡的药品——“意可贴”,就是把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成分和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辅助成分混合在一张贴片上,贴片一侧则覆盖了一层不溶于水的薄膜,以保证药性成分单向渗透。在贴于患处的2小时~4小时药性成分贴层持续向患处供药,由于得到了缓释技术的处理,给药浓度可保持平稳。所谓“渗透泵型控释技术”,就是把药物活性成分和乳糖等非活性成分一层层包裹在高分子膜材料内,然后在膜的上方打一个约0.5毫米宽的小孔,患者服药后,乳糖等非活性成分遇水膨胀,将药物从孔中挤出。药物的释放速度由膜的种类、厚度和孔隙大小决定。
据悉,该研究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近30项,研发出的像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硝苯地平、意可贴等20多种常用药剂缓释片,成果已转移到国内6家药厂,产品上市销售额累计约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