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揭秘中国生物安全防御系统

发布时间: 2021-08-15 07:10:49      来源:来源:<a href="http://www.jkb.com.cn">健康报</a>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研究员、李松研究员牵头完成的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运用项目,斩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评审专家说,该项研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物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初步构

  近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研究员、李松研究员牵头完成的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运用项目,斩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评审专家说,该项研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物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初步构建。这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战略影响、同全国人民关系最为密切的重大成就。 

  “从1986年开始,在‘三防’医学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针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难题,我们院联合了4个研究所的7个课题组,数百位科研人员团结协作,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前后20余年吸纳了国内外众多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历经抗击非典、阻击禽流感、防控甲流三大战役的考验,才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安全防御系统。”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高福锁少将说。

  60年磨一剑

  生物安全防御系统,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防控体系的概括。新病原体的确认和新自然疫源地的发现相当于卫星探测、雷达预警;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和产品,相当于系统锁定、地面指挥、陆基拦截及校正等环节;政府控制、科学研究、药物生产、临床实践、媒体宣传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相当于海、陆、空精密合作,快速反应;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未来威胁,构建国家战略层面的传染病侦察和媒介生物控制平台,就是将以上所有环节进行完美融合,从而形成一整套安全防御系统。

  “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与运用,加上我院在生物安全防控领域60年积累的一系列科技成就,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生物安全防御系统。”项目第一完成人、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务春研究员说。

  据介绍,1985年,作为新中国最为神秘的机构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有一项与“两弹一星”比肩却又不为人知的科研成果,获得了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项关于特种武器医学防护的研究最早起步于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针对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鼠疫、炭疽、疟疾等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并且造成重大危害疾病的医学防护上。如今,经过相关领域专家数十年的共同努力,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运用,填补了应对‘新发’和‘未知’领域防控技术的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少将说。

  “三大战役”显身手

  在铸造生物安全防御系统的发展进程中,在我国最近20余年与新发传染病的斗争中,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那就是抗击非典、阻击禽流感、防控甲流。

  2003年年初,非典肆虐。全世界对它没有任何现成的医疗措施和成熟的救治经验,甚至对它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也一无所知。最初,国际国内多家机构和专家认为非典元凶是衣原体。军事医学科学院却提出,非典的元凶是冠状病毒。这个未解之谜,被他们以“兵团”作战的方式一一破解。发现冠状病毒,只用了34天!

  非典阴魂刚刚散去,高致病性禽流感又接踵而来。2004年年底,国家发改委紧急向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指定的瑞士罗氏公司订购抗人禽流感特效药物——达菲,答复是2008年后才能供货。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寄托在外国公司身上是不现实的。”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与运用项目并列第一完成人、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李松说。2005年年初,李松就带领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抗人禽流感特效药——军科奥韦,并建成专用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保障和防控能力。

  2009年春天,关于“猪流感”的新闻抢占各种媒体版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迅速迎战。当年5月2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出高灵敏度的复合探针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5月5日,他们研制的基因检测芯片,在5小时内就可同步完成12个样品的特异性检测。5月6日,他们又研制出酶联免疫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时间仅需1.5小时。5月1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利用自主研制的5种技术,率先确认了我国首例输入型病例。

  “抗击非典是措手不及,阻击禽流感是全民反击,防控甲流是游刃有余。”一位网友的评价,准确地概括出了中国在生物安全特别是新发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成长历程。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防御

  “应对新发传染病和突发疫情,最高境界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防御。对于新发和突发呼吸道传染病而言,主动预防的关键是及早侦察出空气中的病原体、控制传染源。对于新发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主动预防的根本是找出其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早期预测其传播风险,切断传播途径。”项目完成人周育森研究员这样总结。

  莱姆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老百姓一听,似乎是“外星病毒”。然而,我国曾于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病例。曹务春带领助手先后在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发现莱姆病5个自然疫源地,用科学事实纠正了人们的误解。

  这些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最先确认了5种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国际上首次阐述了非典自然感染史,揭示了11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依靠全国动员机制,历时7年,除台湾外,在全国所有2336个县(市)开展综合调查,内容包括地理环境、饮水卫生、传染病、医学昆虫动物和卫生防疫资源5个方面,整合19类262项各类数据1亿余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本底情况调查;历时20多年,建立了15类4500余种300多万标本的传染病媒介参比体系,1259种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模式标本;建立了传染病媒介分类鉴别体系,使我国传染病媒介分类鉴别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该项目研发的药品、技术和装备被国家、总部列为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和重大活动安全保障的战略物资。国家发改委、疾控部门、出入境检疫系统、重大活动安保机构等单位累计应用技术装备数十万余套(件)。在奥运安保、国庆安保、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海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保障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新疆维稳等应急任务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他们在时间紧、任务急、标准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2600万人份抗流感、抗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药物储备任务,为国家节省开支近58亿元。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