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不用带厚厚一叠化验、检查单据,也不必跟医生说已往病史,只要将一张小小的居民健康卡交给医生,电脑屏幕上所有医疗信息就一目了然……
这并非科幻影片中的情景。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居民健康卡的管理、使用办法。一张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的诸多功能于一身,记录了一个人的全部医疗信息。据悉,到“十二五”末,八成以上居民将拥有全国通用的健康卡。
为什么要发放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有哪些功能?是否安全可靠?本报记者约请卫生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给予了解答。
记者:发放居民健康卡能为居民带来哪些方便?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大大方便了居民预约挂号,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费用结算等。同时,有利于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改善医患关系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记者:居民健康卡有什么功能?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主要有4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记者:哪些人能领取居民健康卡?
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均可申领,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居民健康卡首次制卡经费,卡应用支撑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原则解决。补办居民健康卡的成本经费由居民承担。
记者:居民健康卡如何实现跨区域费用结算?
卫生部: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经卫生部同意,各地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各地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行的已有类似功能的健康(医疗)卡应当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存储容量要求不少于32K字节,在脱机离线情况下,可以存储身份识别数据、基础健康信息、管理数据、费用结算信息等,在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没有完全联通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本地结算费用的需要。待将来卫生信息网络和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后,可以实现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本报北京2月16日电 本报记者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