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体的其他部位不同,软骨组织没有神经,一旦受伤或者磨损,不会有疼痛的感觉,所以容易被忽视。但关节表面的小伤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随着关节的运动越来越严重,不仅不会愈合,而且还会越变越大,到最后只有通过关节置换解决问题。
根据不完全统计,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软骨缺损的发生率为1.5%~3%。随着运动意识的提高,以及交通等意外事故的增加,这个发生率还将逐年递增。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均有明显缺陷。比如关节清理术,仅能暂时缓解疼痛症状,不能阻止病程发展;关节融合术会使关节功能严重丧失;人工关节置换则价格昂贵。
在严重的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的患者中,往往60%的病人早已出现软骨损伤。我们研究与开发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能在发现患者关节软骨细小缺损后及时进行修补,从而将损伤程度降至最低,有效阻止了关节炎的发生。目前相关动物实验已获成功,即将进入临床研究。
当实验动物出现软骨缺损后,医生通过抽取其少量的骨髓,分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0~4℃的条件下,将胶水一样具有流动性的Ⅱ型胶原蛋白溶胶(我科专利产品)与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混合。随后,再借助关节镜将干细胞与Ⅱ型胶原蛋白溶胶的混合物注入软骨缺损部位。
随着在体内温度的升高,Ⅱ型胶原蛋白溶胶可从“胶水”变成凝胶状。在这个过程中,Ⅱ型胶原蛋白凝胶可以把干细胞均匀“播种”固定在软骨缺损处。在关节液的“浇灌”下,不久软骨缺损处将长出新的软骨。(肖 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