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破坏素生物合成途径破解

发布时间: 2021-08-18 08:52:36      来源:http://来源:中国科学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王成树等科研人员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破解了绿僵菌合成破坏素的生物途径,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介绍,由绿僵菌产生的、具

本报讯 (记者闫洁)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王成树等科研人员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破解了绿僵菌合成破坏素的生物途径,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介绍,由绿僵菌产生的、具有杀虫及医药活性的非核糖体环六脂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破坏素(destruxin)最早于1961年被发现,目前已经鉴定的结构类似物有6大类、39种。不同结构的破坏素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同时对于癌症、老年痴呆和肝炎等疾病模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医药活性,但其生物合成途径一直不清楚。
 
王成树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白林泉合作,通过对金龟子绿僵菌(产生破坏素)和蝗绿僵菌(不产生破坏素)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确定了破坏素合成的目标基因簇。结合系列基因缺失与底物饲喂实验,解析了参与破坏素合成与修饰基因的种类、作用与功能。生物测定表明,破坏素能够抑制昆虫宿主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从而辅助、促进绿僵菌的侵染杀虫过程。进化分析表明,绿僵菌不同种类中破坏素合成基因簇构成与真菌杀虫作用相关。
 
该研究成果对于开展破坏素合成生物学研究,以及利用破坏素进行害虫生物防治与生物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