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很多女性特别是未婚女性经常碰到的问题,那么痛经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痛经呢?痛经是一种症状,可由不同病因引起。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指月经时腹痛但不伴有盆腔器官疾病,常发生在月经初潮(少女第一次来月经)后6~12个月内;而后者多数发生在初潮后两年,因为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发痛经。
引起原发性痛经的原因
引起原发性痛经的病理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力增强和子宫血流量减少。已证实痛经患者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PG浓度越高,痛经越严重。PG能诱发子宫肌肉收缩,引发像在分娩中子宫收缩般的痉挛性绞痛,还引起子宫的缺血缺氧,加重疼痛,甚至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细小,使子宫血管供应异常而致子宫缺血缺氧;子宫颈管狭窄,使经血外流受阻;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致子宫及子宫颈间成角,阻碍经血流畅,都可以引起痛经。还有精神神经因素,如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可使痛觉敏感(痛阈降低)。微细的病理变化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盆腔疼痛纤维,引发痛经。
继发性痛经的原因
许多妇科疾病都可以发生痛经症状,称为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腔或子宫颈粘连、子宫畸形发育等。这些疾病除痛经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如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过少等。通过妇科检查或特殊检查可以查明妇科疾病。其中引起痛经的最主要疾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它也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约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引起不孕。
正常子宫内膜被覆在子宫腔内面,随着女性激素的变化,每个月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形成月经,经阴道排出体外。如果某些因素使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内面以外的部位,如盆腔、卵巢、输卵管、肠管表面等,这些部位的子宫内膜也同样随女性激素的变化,每个月发生脱落出血,但血液无法排出体外,只有贮积在原处,刺激腹腔或盆腔产生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异位病灶扩大,疤痕反复形成,在某些部位如卵巢中,经血堆积变为陈旧巧克力色液,形成巧克力囊肿,痛经逐渐加重。有的月经过后,仍有轻微的下腹部疼痛,严重者拖到下次月经时仍未消失,影响健康、学习和工作,有时止痛药也无济于事。
标签阅读: 女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