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国垒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建立的中文网站“博金斯基医院”网站。中国青年报记者 田国垒制图
2009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博金斯基研究所的伦理委员会签发了警告信。中国青年报记者 田国垒制图 “明天的癌症今天治愈”、“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不需手术和放化疗”……对于每位被癌症苦苦折磨的患者来说,这有足够的诱惑力。“121招教您活过121岁”、“抗衰老”几乎更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 近日,一个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名为“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
机构持续通过微博发表上述言辞,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但科学松鼠会、方舟子等医学机构和人士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令对上述言辞抱有希望的网友们失望了。 经过大量检索,他们发现,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英文简称A4M)是一家“不被美国医学联合会承认的野鸡机构”,该机构的创始人博金斯基的博士学位也来路不明,并曾因冒用“医学博士”在美国受处罚,而其宣称“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癌症晚期患者”的抗癌利器“抗瘤酮”(Antineoplaston)也并非神药,甚至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 微博认证引质疑风波 “拥有120个成员国,55000名会员的国际权威的
健康医学组织——抗衰老医学创始单位及抗衰老医生及临床工作者唯一培训及资格认证单位。”在微博上认证名称为“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简介如此写道。 多位医学界人士称,从2011年年末起,这家机构开始在微博上主动联系多位
医药界人士寻求关注。 2011年12月31日,医药专业网站“丁香园”发布微博称:“最近微博上出现‘某国抗衰老某某院’的系列账号,号称教你如何活到120岁,号称什么‘司机’疗法可以
治疗50多种恶性肿瘤。听起来极不靠谱,高度怀疑是海归张悟本。” 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成员、哈尔滨某医院医师李清晨在其微博上逐条列举出证据证明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是个骗子机构。 1月7日,“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微博发文称:“丁香园官网网站未经调查和认证,在网上肆意评论,甚至用极其卑劣的字眼,极大的损害了我们代表处的形象,特此声明并提出严正抗议。并要求其道歉。” 但丁香园并未就此罢手。1月10日,丁香园网站CTO冯大辉公开质疑新浪网给该机构加V认证的做法。冯大辉称:“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明显是骗子机构,居然还给加个V?这样的话,干脆卖假药的都给加个V算了。” 可能是为了应对众多医学界人士的质疑,“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在其微博中推送了一个宣传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创始人博金斯基博士的网页。该网页宣扬了博金斯基研制的药品利用“维生素B17”抗癌的功效。 对此,科学松鼠会回应称,“维生素B17”其实是一种氰苷类的物质,对人体有害无益。上世纪60年代,美国多个州就已禁止其销售。贸然用它治疗癌症只会延误病情。 科学松鼠会网站上的一篇名为《“维生素B17”真的是抗癌良药吗?》的文章也称,虽然有“维生素B17”的名号,但它的维生素地位从没有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实补充这种物质的益处,也没有证据表明人体缺乏这种物质会有什么确切的不良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
医疗人士和科普人士的强烈质疑下,“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微博认证曾一度消失,但1月12号认证重又出现,可认证信息却变为一片空白。 认证恢复后,该代表处连发数条微博,强调自己“赢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长达14年的不实控告”、“救治1万4千名癌症晚期病患”。并发表“官方声明”:“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我方已经申请并通过成为新浪实名制认证账户,目前账户已经恢复正常状态。我方对在本官方微博上发出的信息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1月13日,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加入了这场认证之争,他公开质疑新浪微博给“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认证的做法。方舟子称,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是一个推销各种不被主流医学界认可的“抗衰老疗法”的野鸡机构,自称受到美国政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和美国医学联合会的迫害。 而此后,“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发布微博称,“今天A4M官方代表已经联系了哈尔滨某某医院院办行政,就李清晨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在网络上肆意捏造及散布不属实信息告知院办相关领导。院办表示要严肃处理。进一步消息会发布。” 1月13日晚间,李清晨发表微博称,“我已受到压力,被迫噤声。我的日常工作和人身安全暂时不会受到影响,不必担心。” 1月15日,李清晨称已向医院领导汇报了此事,“领导表示不干预我的个人行为”。李清晨称,“抗瘤酮根本就没被FDA批准应用,但是他们却敢于尝试进入中国欺骗我国癌症病人,那么对不起,我也只好先给他们迎头一棒了。” 抗瘤酮是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宣传的抗癌利器,根据该机构的宣传,这种药物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癌症晚期患者。 1月17日,“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发布微博称:我官方代表处今日已经向科学松鼠会及李清泉发出律师函。 抗瘤酮在美未获准上市 打开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建立的中文网站博金斯基医院网页,显要位置有一则“明天的癌症今天治愈”的宣传语,同时还宣称“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该网页上有两段介绍博金斯基和博金斯基医院的视频,介绍博金斯基的视频字幕上写着:“这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医生的故事,博金斯基博士发明了几乎可以攻克人类癌症的基因机制。” 随后,一名自称职业是警察的外国人现身说法,称自己的女儿被现代医学耽误,然而在接受抗瘤酮治疗后,体内肿瘤消失了,而停药之后又复发,重新接受抗瘤酮治疗后病情再度好转,最终却死于常规的放疗。 之后,又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的叙述,称自己罹患脑瘤之后如何不肯接受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转而在博金斯基的治疗下获得了新生。 李清晨对视频中的病例表示质疑。他称:“两个在视频中出现的病例,其真实性待考,以科学的视角来看,所谓‘孤证不立’,这样的‘现身说法’是完全不可以当做临床证据的。” “癌症是全球医学界一直努力试图攻克的难关,至今仍未在临床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而博金斯基诊所竟然声称已经取得了国际突破性。这样重大的突破居然在国际医学界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也没有引起WHO(国际卫生组织)的关注,这一切令人不可思议。”一位不愿具名的医学界人士称。 而博金斯基认为,抗瘤酮是一类能够使异常的肿瘤细胞“恢复正常”的物质。他在人的尿液中获取含有苯乙酰谷氨酰胺结构的肽类衍生物,并发现它们对培养基中生长的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于是认定这些物质是抗瘤酮,并用它们为癌症病人进行治疗。 上述视频中宣称“抗瘤酮起到了分子开关的作用,可以将活跃异常的癌细胞的开关切断,改变癌细胞遗传基因和癌抑制遗传基因的同时,影响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和癌细胞生长周期并诱发癌细胞的死亡,以此来杀死异常癌细胞。消灭癌细胞的诱因同时不妨碍健康细胞的成长。即是一种不破坏正常的细胞只对癌细胞产生治疗作用的癌症治疗药物。抗瘤酮对各种癌症治疗具有
疗效,并与以往的抗肿瘤药剂相比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并且不需手术和放化疗。” 1月11日,李清晨发表名为《警惕洋骗子对我国恶性肿瘤病人的欺诈》的文章称:“美国医学界的权威机构均不认可抗瘤酮,美国癌症协会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抗瘤酮这种药物对任何一种癌症病人有益处,并提醒人们不要到博金斯基那里去接受抗瘤酮治疗。” 李清晨称,“抗瘤酮”并不是正规的中文医学术语,其对应的英文名字Antineoplastons这个单词在任何一本医学英汉词典中均查不到对应的中文。以现在资讯之发达,科学圈交流之频繁,倘若这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药物,早就会有中国学者提出规范的翻译了。 对此,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的回应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认为抗瘤酮对癌症具有显著疗效,但由于抗瘤酮药物如果上市则会动摇美国放化疗药物和癌症治疗体系的根基,影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自身利益。 李清晨登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官网却发现,早在2009年10月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就对Burzynski Research Institute(博金斯基研究院——记者注)发出过警告。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官方网站上,查询不到任何名为“Antineoplaston”的药物。这意味着,在美国和欧洲,抗瘤酮都未获得上市批准。 中国青年报记者登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查询发现,抗瘤酮仅仅是被批准可以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且仅限于休斯顿的博金斯基自己的诊所,而不是批准上市销售的药品。据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允许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数量巨大,最终获准上市的仅占很小的比例。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大肆宣扬的治癌神药抗瘤酮引发了诸多医学界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登录美国的医学网站对此进行求证,科学松鼠会和丁香园网站发布了诸多关于抗瘤酮的查询信息。 美国癌症协会认为,没有证据证明抗瘤酮可使癌症病人获益。在《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抗瘤酮的评论中,专业人士也普遍对其效果表示质疑。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网站上有对“Antineoplaston”较为详细的介绍:它目前只是进行到了临床二期试验,还不能真正上市用于治疗癌症病人。在疗效方面,对此药物在脑部肿瘤、前列腺癌和肝癌治疗上的研究情况是,来自他人的研究都没有得出和博金斯基团队相同的结果。另外,有些病例是在使用了癌症标准化治疗的同时用此药进行辅助治疗,不能得知其疗效是单独来源于此药、标准化疗法还是两者的协同作用。FDA不允许它用于治疗或预防任何
疾病,只有博金斯基自己的诊所进行的临床试验在使用这种药物。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是世界顶尖的抗肿瘤领域学术组织,该机构会收集可靠的抗癌信息并根据证据制定治疗指南,其发布的癌症治疗指南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在NCCN的治疗指南及网站内容中,没有任何与抗瘤酮相关的评述和推荐。 美国反医疗保健欺诈网站QuackWatch也指出,198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36名在博金斯基诊所接受抗瘤酮治疗的癌症患者有32名死于无效治疗,随后又有两名患者死亡,存活的两名在抗瘤酮治疗之前接受过放射治疗。 以科学为主题的“果壳网”也发表微博称,“综观A4M一方发表的有关抗瘤酮的文献,可见大量漏洞,例如缺少对照、样本量很小、对‘有效’界定不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进口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注册。国外企业生产的药品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后,方可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按假药论处。然而,记者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不到任何名为“抗瘤酮”的药物。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是个啥组织 1月2日,“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发表微博称:2012年10月,该机构主办的题为“科技点亮生命、健康驱动中国——A4MC-2012”的“2012(上海)世界抗衰老医学大会暨再生生物健康科技博览会”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 此次大会的展会信息称:“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及世界抗衰老医学会是全球抗衰老健康医学的发起人,拥有120个成员国的55000名科学家,医生及健康从业者的会员网络;每年在全球各地举办学术研讨会、培训考试和展览会,是全球最大的、最权威的、最具影响力的健康医学的学术及产业领袖。” 据调查,该大会的会费3800元,还将设置A4M资格认证笔试及培训班。方舟子称此为“洋野鸡机构和中国‘砖家’一起办会赚钱”,并在其微博上曝光了部分担任此次大会首席专家的名单:原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某、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史某、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裴某等。 方舟子告诉记者,这家抗衰老机构是不被美国医学联合会承认的,推广的是另类抗癌疗法。它曾遭到美国FDA的起诉,打了很长时间的官司。“但我国一些官员、专家可能是对国外情况不了解,与这家机构有些接触,有些人还成为了其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当然也不排除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可能。” 方舟子在微博上公布了部分在该机构委员会担任成员的名单:北京协和医院科学研究系主任徐某、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郁某、北大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白某和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裴某。 另经中国青年报记者检索发现,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主席高德曼(Goldman)2008年奥运会期间来华,受到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白某、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裴某等人的热烈欢迎。同年10月,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和中华医学会等还在北京联合主办了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2008国际抗衰老医学论坛。卫生部陈竺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大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白某均作了发言,高德曼作题为《国际抗衰老医学新趋势》的演讲。 1月19日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建立的中文网站博金斯基医院网页上的电话,接电话者称,“我只是负责接电话,我的工作只是转达”,这位接电话者记录下了记者的信息并称会尽快转达。 据了解,类似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等机构来中国开展业务目前并没有什么资格审查和门槛。“就是在北京登记了一个办事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做经营,只能作为一个联系点。但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另外注册一家公司专门去做生意,对外宣传的时候就打着办事处的名义,做生意的时候就打医院的名义。”方舟子说。 在方舟子看来,类似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的机构在国内之所以如此“吃香”,一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听说挂着美国、世界的名头就觉得非常的权威,其实不是这样。在美国,结社、注册都是很自由的,叫什么名字都可以,只要名称没有人用过就可以,以‘世界’、‘美国’等开头不一定就代表权威;第二是人们对美国的崇拜心理,买一些保健品等,一听是从美国来的就会觉得比较先进;还有就是这些机构在国内找的代理都是一些商人,比较会拉关系,所以能拉到一些领导和专家。 科学松鼠会负责人称,一种无论在美还是在华,均未核准上市的药物能否面对患者进行公开推广?一个美国机构的“中国代表处”,是否有权限在中国开展诊疗活动?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中国的医疗、药品、广告管理法规?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创始人博金斯基。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建立的中文网站博金斯基医院网页的文字称,斯坦尼斯R.博金斯基博士(Stanislaw R. Burzynski)为“医学博士、博士——医疗先锋”,并介绍其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医生和科学家,他一生一直致力于癌症治疗研究,40多年来已治疗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癌症患者。博金斯基博士是世界癌症研究方面的先驱,是抗瘤酮药物的创始人。” 该机构在其微博上这样写道:“博金斯基博士奉献半世纪研究无毒副作用的基因生物癌症治疗方法并临床转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并赢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长达14年的不实控告;同时救治14000名癌症晚期病患;癌症康复者组成美国癌症康复俱乐部,义务宣传生物疗法;这是癌症治疗史上的伟大贡献。” 但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称,博金斯基的医学学位是从中美洲小国伯利兹“函授”来的,他曾因冒用“医学博士”在美国受处罚。 美国反医疗保健欺诈网站QuackWatch也指出,博金斯基的博士学位值得商榷,因为他就读的波兰的那家医学院当时并没有博士学位,此外,博金斯基的一些论文或书籍是他自费出版或印刷的。 1月15日,科学松鼠会刊发了一篇名为《博金斯基与抗瘤酮:半世纪的欺骗史》的文章,该文在检索了大量美国医学机构、医学期刊和新闻报道后,详尽披露了博金斯基的其人其事。 该文称,博金斯基青年时就读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其自称于196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但此后他并未进行过肿瘤或其他科住院医训练。 1970年,博金斯基来到美国,进入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贝勒医学院麻醉科做科研。1976年,“在没有任何临床前和临床肿瘤研究培训的
基础上”,博金斯基宣布他发现了一项治愈肿瘤的新方法。一种被他命名为“Antineoplastons”(也就是现在的所谓“抗瘤酮”——记者注)的肽段具有抗癌作用,使肿瘤细胞“正常化”。 从1978年开始,博金斯基在没有取得任何临床试验审评的情况下,自产自销,给患者使用既无临床
数据也未经申报IND(即临床试验——记者注)的抗瘤酮。1983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民事起诉博金斯基,地区法官Gabrelle McDonald裁定禁止博金斯基跨州使用抗瘤酮。 1983年5月、6月,抗瘤酮两次申请IND,但均被认定不具备足够的临床实验资质。1983年9月,博金斯基又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诊所的审计检查。同年12月和1984年2月、1987年10月、1988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其3次申报IND均未达到审评要求,因而拒绝其申请。 不过在此期间,没有临床实验权限的博金斯基依然坚持给患者处方未经任何药效检验的抗瘤酮。1993年,博金斯基被控对患者使用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未知药品。1998年,德州法院判决禁止博金斯基散布虚假药品广告,并命其停止向患者推销这些
产品。博金斯基随后以干涉言论自由为由上诉,但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并认定“博金斯基的广告推销用语非法”。 上诉法院的判决书中写道:“博金斯基医生的患者皆病入膏肓、生命垂危。即使治疗仅有一线希望,他们也孜孜不倦、渴求生存,希望渺茫也胜过屈从命运。然此生之渴求却可带来非理性之举,假以无良无德者以可趁之机,继而挟持心意、图财害命。德州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竭力保护此类羸弱患者免遭践踏。本庭虽未暗示博金斯基即此丧德之人,然亦非善类,未察此君循规守法恪尽保护患者之天职”。 博金斯基的行医执照于1994年至2004年间接受察看10年。 2009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博金斯基研究所的伦理委员会(IRB)签发了警告信,声明博金斯基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没有尽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保护人类受试者”的基本要求”,指出了IRB的八大“罪状”。 除此之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计监察部门也发现博金斯基研究所有很多问题,包括知情同意书内容不全、药物本身可靠性不足、没有遵守临床实验方案、临床实验记录不全不准确、药品在申报临床实验之前即非法用于受试者、没有按规定上报临床实验不良反应与药品副作用。 2010年1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医学委员会(即原医学考试委员会)对博金斯基再次提起了多项诉讼。此案将于2012年4月11日开庭,讨论是否将再次吊销其行医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