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医博士20年坚持不懈的“追问”,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医的治疗法则、方剂面对症状的千变万化都有一种“节奏”与其相合,这种节奏,居然与现代数学的“拓扑结构”惊人一致。他认为,古老的中医学生命之树常青,源自本身的科学基因。 ■孙波 当中医将三个手指搭在你的手腕上,用一双锐利的双眼捕捉你的舌象、脉象以及症状的变化时,你会想到你身上的所有证候变化呈现的是一种现代数学的“拓扑结构”吗?别说是患者,中医也很难想象自己捕捉的对象聚在一起居然可以用现代数学的“拓扑结构图”描述出来。 发现古老的中医学内蕴——现代数学“拓扑结构”的人,是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喜灵博士。 他在寻找揭秘中医科学的“金钥匙” 1983年,从山东栖霞跨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孙喜灵,在一次与老师的偶然交谈中,听说一位同学曾想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学,但遗憾的是半途辍学。老师言语间流露出惋惜,但就是这样一句不经意的交谈,却使在学问上很用心的孙喜灵心里一震:还能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学?此时,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又将他引入深思: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 从此,中医学—数学,这两门看似不相关的学科在他的治学之路上再未释怀。 孙喜灵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高等数学中的“拓扑学”是在1987年。就是当年那本《拓扑学》小册子,此后让孙喜灵对高等数学痴迷不已。 1988年,孙喜灵考进了福建中医学院就读硕士学位。在校3年间,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里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了。 1991年,孙喜灵又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跟随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读博士。随着书越读越多,研究的课题越来越深入,孙喜灵却越加感到知识结构不足。读博士的三年间,他几乎把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在到山东大学旁听高等数学、高等物理上。 随着思考工具的“升级”,孙喜灵在一个新的视点上对中医进行着思考。 现代物理、数学、哲学等对宇宙、对世界不同角度的解读,将孙喜灵带入一个新的思考领域:除了现代医学在解剖学上的知识,古老的中医学又是怎样认知生命的呢? 1995年1月11日,《健康报》头版报眼这一显要位置的一则报道使中医界为之一震:《孙喜灵提出人体两种形态结构说——气化脏腑为隐态系统,五体五官为显态系统》。这是基于现代物质结构观的中医人体结构认识论的一个创新理论,在这个新的理论认识基础上,孙喜灵创立了疾病状态的“四态五阶段”辨证体系。这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推动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 新的理论的问世,得到了中医专家的肯定。古老的中医学,也正是在一代代中医学者的不断创新中注入了新的血液。 此后,孙喜灵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一批有代表性的论文纷纷发表。《人体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阶段》、《中医学证候理论内蕴的拓扑结构研究》等论文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2003年,孙喜灵的《中医学人体结构理论研究》一书出版发行。在这部学术专著中,孙喜灵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基本成熟。 理论的创新,使基于中医视角的人体结构更加清晰,病机、证候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清晰。如何利用创新理论,使古老的中医生命之树勃发新枝,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大显身手?创新的激情,将孙喜灵的目光引向下一个目标。 现代数学为他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王国 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产生质变,这个朴素的哲理在孙喜灵的身上再一次应验。 孙喜灵按“四态五阶段”的辨证体系理论,从单一的证候研究切入,按证候的不同存在形式——孙喜灵名之为“证型”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分列梳理。比如,“脾气虚”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证候,被梳理出608种不同的具体存在形式。在疾病变化的不同阶段,这些“脾气虚证候的具体存在形式”体现在患者身上,会出现比如纳呆、腹胀、下肢无力,或者便溏、消瘦、面色萎黄,或者纳呆、消瘦、乏力等不同的存在形式。识别这些证候的具体存在形式,就是中医治病的灵魂所在——“辨证论治”。这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先决前提。而在传统中医诊断学中,对证候的分类是框架式的,没有对证候的所有组合存在形式进行细化分类,完全凭医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这导致同是中医,因为对“证”的判断不同,开出的方剂不同,治疗效果就不同。因此,孙喜灵认为:只有将证候以及证候的所有存在形式的全部面貌揭示出来,才能做到“证”与治疗法则、方剂之间的精准对应。 但搞清所有证候的存在形式谈何容易!一个单一的脾气虚的证候就被梳理出608种存在形式,而且一个人身上往往表现出的不是一个证候,而是多个证候的复合。如果把中医诊断学中的74个单一证候进行梳理,可以表现出42万多个具体的存在形式,但还不一定可以梳理完备。 高超的中医都是“辨证”高手。但,高手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一个时代的中医“辨证”高手,都被视作国宝。因为高手的“辨证”和方剂之间是精准对应的。能不能使中医“辨证”向现代客观标准体系迈出历史性的步伐,关键是在“辨证”上实现突破。孙喜灵下了决心要辨中医这个“大证”。具有了丰厚的理论思维工具,孙喜灵开始以新的视角像观测天象一样去观测症状之间的排列组合,去探索发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排列组合规律。 孙喜灵就像一个仰望茫茫苍穹的“追问者”,通过二十多年的“天问”,他终于发现:这些“斗转星移”的证候存在方式,就是一个个点,在演变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整体呈现出的是典型的现代数学“点集拓扑”结构! 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发现。一切科学发现的价值,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真实揭示,而事物的本质一旦被揭示,人类就掌握了驾驭事物的缰绳。在中医学发展的漫漫岁月中,中医治病的灵魂所在,就是“辨证”——证候的真相一旦被完全揭示,威胁人类健康的敌人就完全暴露了,维护健康的战斗就知道可以从哪里打响了。孙喜灵发现了威胁人类健康的“证候”的内部结构——“点集拓扑”结构。他认为,这就是证候结构的真相。 为了证实这个发现是否与实际证候表现完全吻合,孙喜灵又以“脾气虚”证候存在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用“点集拓扑”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一个惊人的结果出现了——“脾气虚”证候的证型也正好是608种!接着,孙喜灵又用这种方法去推演别的证候存在形式,也逐一被证实。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证实之后的发现,以及发现后原理的主动运用,证明孙喜灵的这一关于“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发现和揭示符合证候的本质特征。这个过程,具有从普遍到一般,从一般到普遍的哲学规律。 这个发现令孙喜灵兴奋不已!二十几年来,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浩瀚的“证候世界”。他按中医诊断学对证候的分类,将所有的证候存在形式“证型”进行梳理,从单一证候,如脾气虚、脾阳虚、心阳虚等,到复合证候,如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再到多个证候的复合,比如心脾肾等——孙喜灵说,中医之所以伟大和不朽,在于面对人类生命所受到的疾病威胁,早已在数千年前,已经洞若观火,并以证候命名,为后人治病救人提供了一个途径——“辨证论治”。这也为后世子孙,不断利用发展着的科学,丰富和发展中医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孙喜灵认为,对中医证候存在形式演变规律的发现和揭示,是科学进步之功。没有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观、没有现代数学的“点集拓扑”理论、没有计算机技术,自己的系统理论成果就难以产生。同时,一代代中医学者,尤其是当代中医学者提出的关于证候的高阶多维理论,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孙喜灵觉得自己终于辨了一个中医本身的“大证”。 生命科学是复杂的。发生在人身上的证候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这一表现形式,它本身的存在以及复合表现,所展现的存在形式,孙喜灵利用计算机计算,其数值竟然达到了几百万亿!而这些表现形式却都有可能在人身上发生。“证候动态演变规律”这一发现是中医对人类自身所面临的健康问题的揭示,也就是从中医的视角,我们看清了发生了什么、将会发生什么!惟其如此,中医在“驯化”人类健康这匹“野马”面前,才会掌握主动权。 那么,中医如何应对“证候的动态演变”呢?又一个重大的课题摆在孙喜灵面前。 振兴中医他心中藏着一个巨大的梦想 科学发现的价值在于服务于实践。孙喜灵关于“中医证候动态演化过程呈现点集拓扑规律”的这一发现,运用到中医临床实践中解决的是“辨证”量化为客观标准体系。 看过中医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不同的中医,辨证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用药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他的研究成果,中医在通过准确收集四诊信息的基础上,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内,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按“点集拓扑”方式,自动将单一证候和复合证候“辨证”。然后,根据辨证自动对应方剂。这样一个中医现代诊疗系统的建立,可以使“理、法、方、药”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精准对应,可以使中医的诊疗在计算机仿真平台上实现向精准化飞跃。 这是一个中医的梦想。但这又不仅仅是一个中医的梦想,这是中医关于生命科学探索在新起点上放飞的一个梦。按中医的健康观,人类健康将遇到哪些证候的干扰?将它们揭示出来,维护生命的努力方向也许可以明确。 孙喜灵通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求证,试图发现破解这个问题的“金钥匙”。二十年来,他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教课,一边每天坚持临床实践,积累了15万余例诊疗经验。二十多年来,他演算的数据已经成为天文数字,无法统计。 为实现梦想,他四处奔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等国内中医科学院所的中医专家合作,搭建学术研究团队。他的工作,得到了他所在的滨州医学院,他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鼎力支持。2011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的一次年会上,他关于“证候动态演变的科学问题”的演讲得到入会同行的高度认可。 他梦想建立这样一个中医临床医师共享的大型计算机仿真平台:按“点集拓扑”理论推演出所有的证候存在形式,然后,根据计算机“推证”的结果、临床医师的处方,求得参与这个仿真平台上的所有医师处方用药的“最大公约数”,不断生成证候疗效突出的处方。按这种方式,所有的证候存在形式,都有了一个优选的“处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八处处长王昌恩表示:“这将使方剂的创新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如果这一梦想得以实现,中医中的‘大医’将会成为一个群体。” 这就是孙喜灵的梦想。他说,自己作为一个中医的传承者,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应该实现一个医者对这个时代的贡献。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在揭示中医科学本相,还是将中医发扬光大的条件都已经具备,自己生命的价值,属于中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十年漫漫科研路,孙喜灵累计获得10多项国家、省科研基金资助和成果奖励。2011年,他的这项研究课题又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十万字的学术专著《破解中医证候数学之谜》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他说,这些年来,如果没有国家、单位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自己难以取得这些成果。 新的目标,新的梦想,他相信,有自己所带领的这个团队的拼搏与奋斗,有国家的支持,梦想一定可以成真。 2012年,龙年——中华民族的“图腾年”,这也是孙喜灵的本命年。孙喜灵说:龙的民族,龙的子孙,就一定要有龙的凌空飞跃的精神,为弘扬中医——这一民族优秀文化有所作为。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