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妇保院对593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分析
发现11.8%缺锌、13.66%缺铁
婴儿比幼儿更易缺乏微量元素 可能跟家长的喂养方式有关
日前,(浙江)杭州市滨江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主管技师陈晓燕,专门对2010年度来看儿童保健门诊的0~7岁的593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发现11.8%的儿童缺锌,13.66%的儿童缺铁,婴儿组的缺乏情况比幼儿组和儿童组严重。
婴儿比幼儿
更易出现失衡情况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比以前更关注,经常来测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生长发育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对来测量的孩子进行总体的分析,希望通过发现的问题,给新手父母们一些指导。”陈晓燕说。
她将来就诊的593名儿童按照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0~1岁)118人,幼儿组(2~3岁)326人,学龄前组(4~7岁)149人。其中319人为男童,274人为女童。
在成人中,排除遗传因素,由于生理期原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缺铁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在这593名儿童中,刚好相反:男童缺铁的情况略高于女童,319名男童中49人缺铁,占15.4%;274名女童中32人缺铁,占11.7%。
“对于儿童来说,并不存在性别与生理上的区别,只能说在喂养方式上有缺陷,个别家长对自己孩子铁的补充上缺乏重视。也考虑到男童可能较女童顽皮好动,在饮食上不服家长的管教,导致了铁元素未能及时补充。”陈晓燕说,根据对593名儿童的分析,发现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区别,不过存在明显的年龄区别,婴儿组的孩子比幼儿组的孩子,更易发生微量元素的失衡情况。
婴儿组中有19.49%的孩子缺锌,20.03%的孩子缺铁,缺锌和铁的情况在幼儿组下降到了11.35%和11.66%,到学龄前组下降到了6.71%和11.41%。
“年龄越大,缺铁和缺锌的情况越少发生,这和家长的喂养习惯有很大关系。”陈晓燕说,像婴儿组,以母乳或奶粉喂养为主,很多人觉得母乳或奶粉的营养足够了,而忽略了一些微量元素的补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从单一依靠喝奶转变为以多种食物共同补充的饮食结构,食物的多样化,使微量元素得到补充,“所以婴儿组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比较明显。”
十多年前缺钙较多
如今缺铁缺锌较多
在对593名儿童的样本分析中,陈晓燕发现缺锌和缺铁的情况比较多,而十多年前,缺钙的情况比较明显。现在大家对钙元素的补充已经非常重视,在怀孕期间,许多孕妇就会主动补充,但是对锌和铁元素的情况,重视度还不够。
“现在家长还有一个误区,以为孩子在一周岁左右检查过微量元素不缺乏就没有关系了,其实微量元素的情况是动态的,一次检查不缺乏并不代表永远不缺乏。我建议7周岁以前的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孩子存在营养不良、多动烦躁等情况,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是否需要测一测微量元素,做到早发现早冶疗。”陈晓燕说。
微量元素通过孩子血液标本测量,在血液标本的获取上,有手指末端取血、静脉取血和颈静脉取血等方法,在一些家长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觉得颈静脉取血的办法标本最准确。
“不论从哪个部位取血,都是来自于人体的标本,反应了人体的一个微量元素水平。只要取血的方法得当,技术过关,并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一般我们建议用静脉采血。”陈晓燕说,家长不用太纠结哪个部位取血。
如果发现孩子微量元素缺乏,不用太惊慌。排除一些遗传性疾病以及疾病性的原因,大多数孩子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而改善缺乏情况。缺铁可以多吃一些补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等;如果缺锌可以多吃贝壳类海产品:牡蛎,扇贝肉类等。如果是缺乏较为严重并出现相应的疾病等情况时,可以咨询临床医生,经过对症治疗,改善情况。(记者 黄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