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薇
坚持十年写教育博客的“番茄妈妈”许铭,从小为孩子编写童话故事,成了许多家长学习的榜样,她提倡的“快乐教育法”受到家长们认可。作为一名有教育热情的家长,“番茄妈妈”近日又有了“新动作”:今年寒假,许铭为几名小学生开出“另类作文课”,并不是单纯地训练写作,而是尝试用新方法调动孩子的思维,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从不排斥作文到爱上作文。
“一只蛋”接续童话故事
寒假里的第一堂作文课,“番茄妈妈”带来了一些动物图片,有蛇、象、斑马、松鼠等10多种,让孩子们挑一个,说出它的特征,给其他人猜。
6个孩子跃跃欲试。文文第一个举手,她挑的是大象,“它有大大的身体、很大的耳朵、很粗的腿”,但并不是所有孩子立刻反应出来是什么。许铭提醒:“要抓住最典型的特征来讲”,文文忙补充:“它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鼻子”。几乎同时,所有孩子报出了“大象”。接下来,“番茄妈妈”鼓励孩子们说得绘声绘色,争取让其他小朋友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是何种动物。
许铭的作文课,没有让孩子们“写”,而是一直让他们“说”。“今天,我们来个故事接龙,就从‘森林里发现了一只蛋’开始。”孩子们的思路和大人有些不一样,他们没有纠结于“蛋是谁的”这一细节,而是天马行空地编故事,由一只蛋联想出了奇特情节:为了这只绝无仅有的“宝贝”,收藏家、法官等在博物馆展开了一场战斗……
训练技巧不如引导观察思考
“番茄妈妈”上作文课,看似有些“不务正业”,但她却有良苦用心。“猜动物特征,侧重于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要用精准语言表述;而故事接龙,希望可以在开放的故事环境中,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她设计了很多游戏和活动环节,起初更多偏重于“说”,为的是启发孩子的思维和主动探寻的意识。
对于“番茄妈妈”的作文课,一些家长评价:比较另类,和其他的作文训练班不同。家长吴怡曾带孩子上过一些作文培训班,她认为,那些班比较模式化,单纯训练写作技巧,老师讲得多,不大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许铭认为,在训练写作技巧之前,更重要的是激发兴趣。“家长和孩子对于作文素材的兴趣点往往不一样”,她举例:家长会认为写“上兴趣班”、“学滑冰”,甚至写写过年的事比较有意思,可孩子们总觉得“没什么写头”,“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时一只壁虎、一群蚂蚁,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因为他们对感兴趣的事会仔细观察。”
“作文是一种思考的表达。”许铭认为,孩子写不出作文,一是对事物不感兴趣,二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家长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引导他们思考,慢慢积累“素材”。比如,给喜爱的故事改编新结局,看图说话等,“言为心声,孩子们有了说的欲望,下笔表达也会畅快很多。”
小学生不必太追求“有意义”
在给几个孩子上课的过程中,许铭发现一个问题:孩子写作文,往往都有“成人思维”,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受好评。
现在的中小学生常写很多命题作文,比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生活的滋味”等,碰到此类作文题,孩子们首先会想到“好人好事”、“学习奋斗”等话题,觉得这样的作文才“有意义”。而他们觉得有意思的作文,往往被认为 “没立意”。“这是孩子们头脑中的 ‘成人思维’在作怪。”许铭说,一些小朋友为了准备“有意义”的素材,还会背一些范文,往作文里“套”,经过头脑中的“剪切”、“复制”和“粘贴”,一个素材会反复出现在多篇作文里。
“其实,写作文是‘有意思’重要,还是‘有意义’重要,并不冲突。”卢湾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支持 “番茄妈妈”的兴趣教学法。她说,小学生不必太追求文章写得“有意义”,而是应该写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写出真情实感和真心实意。有个四年级学生写了一篇“堆雪人”的作文,借最爱的“雪人”比喻做警察的父亲,最后,在雪人的头上放上了父亲的警帽这一细节打动了很多老师。
“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别被一块块‘模板’掩盖了,这样,孩子们会写‘没’了自己。”“番茄妈妈”许铭希望,孩子们能用自己的笔,写出有童真童趣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