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起,我科和哈医大第一医院专家合作,采用心脏硬膜外神经阻滞术(也称高位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术),累计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俗称“牛心”)和心力衰竭患者2080名。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病人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得到纠正;超声心动图表明,所有病例射血分数增加幅度在5~25,心脏平均缩小3~12毫米。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的持续激活参与了心力衰竭的进行性改变。那么,能否降低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拮抗内分泌的激活,减少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继而达到遏制心衰的目的?实践证明,硬膜外神经阻滞法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其原理是遏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从源头上切断对心衰不良信号的“传送”。
这一神经阻滞法的操作要领:从患者胸椎3~4或4~5棘突间隙穿刺到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达到胸1~6或1~7节段;每天从9~23时,每间隔2~4小时硬膜外注射一定剂量的利多卡因,持续25~35天;在此基础上配合西地兰、呋塞米、硝普钠等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药物。合理剂量的麻醉药物由胸部高位硬膜外腔渗透扩大到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其传导受阻,相应减低了心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活动;同时还能阻滞上胸段脊髓所支配的外周血管交感神经α1-受体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使重度心衰病人不仅能耐受治疗,而且迅速从中获益。
12年来,我科累计收治患者2080名,其年龄段为12~85岁,心功能在2~4级,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237名,缺血性心肌病 622名,其他类型 221名,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体液淤积。在治疗结束后,患者心房心室内径均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
在成功应用此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将硬膜外阻滞法由开始的扩张性心肌病,扩展到目前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等各种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上。在这些病例中,还有18例安装过起搏器,20例进行过搭桥术及支架植入术,3例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左心室减容、先心病室缺修补术的特殊病患,他们在术后仍反复出现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经硬膜外给药,亦有效地控制了病情。(衣晓峰 乔天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