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也会听到周围朋友们关于看病难、吃药贵的抱怨。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人关于“无商不奸”的论断。但是,药价问题涉及到患者、医院以及药企之间利益的博弈,尤其对于中国国情下的医药市场来说,仅从一个阵营中去下结论未免有失偏颇。
看病难,药价贵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节节攀升的药价似乎总是在和中国人日益鼓起来的钱袋子作对,这或许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似乎并不能归结于“中国特色”。当我们把视线投放到太平洋彼岸时,或许会发现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也面临着与我们相似的问题。
根据美国SSR Health公司调查的近几年美国医药市场上一些畅销药物价格的变化,结果同样不容乐观。以糖尿病领域为例,2014年5月,赛诺菲旗下畅销长效胰岛素药物Lantus宣布提价16.1%。仅一天之后,另一种类似药物,诺和诺德的畅销产品Levemir就宣布售价上调16.1%。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仅6个月之后,Lantus和Levemir就又重演了这一场景。数据显示,自从2009年起,Lantus、Levemir两种药物共进行了19次提价,且两种药物每次提价的时间和幅度都惊人的一致(有人将这种提价的方式称之为影子价格,见图一)。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在世界糖尿病市场上占据了巨大的份额,两种药物的年销售总额合计约110亿美元之多。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礼来公司的短效胰岛素药物Humalog以及诺和诺德的类似药物Novolog之间。
27种药物每年提价20%以上
事实上,这一情况并非个例,彭博社的调查报告指出,许多药物都存在着这一“潜规则”,他们统计了自2014年#$季度以来涨价的药物,发现有27种药物的涨幅超过了20%(见图二)。耐人寻味的是,以糖尿病药物为代表的老年性疾病和慢性病占据了这一榜单不小份额。这其中共有五种糖尿病药物,Lantus、Levemir以及Novolog三种糖尿病药物分别以29.9%、29.9%和20.9%的涨幅位列前十。
30种畅销药物五年涨价逾1倍
当调查周期扩大到过去的五年时,研究人员发现至少有30种药物的售价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提高了1倍甚至更多(见图三)。其中Jazz医药公司的嗜睡症药物Welchol以351%的比例拔得头筹。而礼来公司的Humulin R U500(325%)、诺和诺德的Levemir(169%)以及赛诺菲的Lantus(168%)三种糖尿病药物分别排在第2、5、6位。
与常识相悖,这些生物医药巨头的新药上市后并未促使其竞争对手降低药价以争夺市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彼此药价的上涨。因此,有分析人士将其归为美国医药支出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根据另一家调查公司IMS Health Holdings Inc。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美的医药支出上涨了13%,达到了惊人的3740亿美元之多。虽然赛诺菲、诺和诺德等生物医药巨头纷纷表示,其产品定价均为自主定价,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现象已经表明目前的医药市场处于异常状态。
药企喊冤
与中国的药企、医院相似,这些上榜的生物医药巨头自然少不得为自己辩护一二。一方面,诺和诺德等企业认为糖尿病市场的不断增长才是推高药物价格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许多药企指出,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格并没有如此高昂,因为几乎所有的药企在进入美国医疗保险体系时都会做出一定比例的折扣优惠。诺和诺德宣称,公司所有糖尿病产品在北美销售的折扣额已经从2010年的35%增至2014年的50%左右。赛诺菲公司的负责人更进一步指出2014年#$季度,公司的Lantus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3%左右。
患者体验
然而,与中国的医患矛盾类似,患者并未感受到药企做出的种种优惠措施。由于一些药物价格的不断上涨,一些患者不得不停止使用这些昂贵的畅销药物,转而使用更为“古老”的产品版本。一名名叫Stan Lynam的退休房地产经纪人就表示,仅2014年#$季度,他接受Levemir和Novolog治疗的账单就达到了2343美元之多,这大大超出了其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为此他需要自掏腰包支付其中45%的费用。如此高昂的价格不得不使其放弃这些效果显著的胰岛素药物转而使用前代的糖尿病药物。
而Lynam仅仅是众多不堪重负的糖尿病患者群体的一个缩影。更严重的是,这一经济压力甚至可能会威胁到这些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的糖尿病药物主要是采用安全的注射笔形式给药。这一给药方式使得许多出现颤抖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自己给药时更为安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因为经济压力转而使用上一代糖尿病药物时,不同给药方式很有可能给这些人带来意外的风险。
对比中美两国的医药市场差异,也不想让列位看官因为生活在“新闻联播”里而感到庆幸。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从这一调查结果中看到目前药物价格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老龄化进程,这一问题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自下月起,国内绝大部分药品实现市场化定价。一场贯穿医药全产业链的改革风暴即将袭来,无论结局如何,我们始终都在为实现绝大多数老百姓能负担得起医药费的目标而努力。
标签阅读: 药价,健康产业,营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