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报道了蚌埠近百家公立医院联手封杀8家知名药企的事件。昨日,蚌埠市卫计委就相关问题作了回应。据介绍,25%的降价幅度是来源于专家联合论证的结果,完全在药企可承受范围之内。昨日本报记者联系了多家涉事药企,但均未得到回应。同时记者获悉,蚌埠市已成为我省首个药品采购中“二次议价”地区,未来这一措施将成为新常态。
25%降价幅度是通过专家集体论证得出的数字
一刀就砍下1/4的价格,不少药企纷纷“喊疼”。同时,也有声音质疑“降幅25%的数据”又有何讲究?蚌埠市卫计委医政科科长阙胜利认为,药价虚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降价25%的幅度完全是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前30位药品25%的降价幅度并不是随随便便讲出来的,而是通过专家集体论证得出的数字。”据介绍,这批专家都来源于蚌埠市整个医疗系统药剂行业,对药品的底价都十分了解。为何要封杀降价不达标药企?
药企“小动作”太多导致封杀
联合体是买方,药企是卖方,本身是市场行为,为何最终8家企业会遭遇出局的惩罚?在阙胜利看来,尽管是市场行为,医药和青菜萝卜不同,“它不仅仅存在着市场行为中的利益博弈,也同时兼具社会责任。”他认为,药企存在降价空间,但是始终不愿意降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行为。
同时阙胜利还透露了一个细节,有些药企曾联合起来对抗采购联合体降价的要求。“医政科和采购联合体曾多次和一些药企沟通,希望对方能把价格降下来,但部分药企不仅不同意,反而希望联合其他药企,通过抱团的方式对抗政府部门和采购联合体的要求。”据了解,在本月21日举行的集中采购招标中,8家企业直到晚上6点,仍未给予联合体是否承诺降价的答复。由此,采购联合体这才作出了封杀8家药企的决定。
对相关药企记入不良行为是否合适?上报不良记录目前还未实施
此前,采购联合体在对药企发布的公开信中称,对降幅未达标的药企将由联合体上报省医药采购平台,申请记入不良行为记录一次。同时,上报省医改办和国家医改办,申请以企业不良行为备案。对此,卫计委医政科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8家药企被封杀,联合体和卫生部门正在进行多项工作。医政科科长阙胜利称,目前仍未将企业不良行为上报,要等到采购行为结束之后,“对药企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看看最后还有多少企业存在不降价的行为,再决定是否上报。”
多家涉事药企选择“失声”
昨日,记者联系了部分被封杀的药企,但蹊跷的是,这些药企均未作出回应。记者先是联系了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安徽地区的韩经理,但韩经理称自己还不知道药品在蚌埠市被封杀的消息。而在天津红日药业,对方称相关负责人当天不在,无法回复。在哈尔滨松鹤制药,记者提供了联系方式,对方称将有人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仍无人与记者联系。在江苏奥赛康药业,对方则直接表示此事不便透露。事实上,对于8家药企为何不肯“割肉”,当地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基于两个方面。首先,一些国内知名药企手上掌握一些独家药品,以此为资本抗衡降价要求。同时,考虑到在全国市场份额较大,如果在蚌埠市开了先河,很有可能波及其他地区的药品价格。权衡之下,不如放弃单个市场,以维持其他地区的药品价格。另据了解,在得知被封杀之后,有部分涉事企业正在与蚌埠市联合体及卫计委紧急磋商。
蚌埠药品补录正在进行
药企与联合体的利益博弈仍硝烟未烬,但对于当地市民来说,更为休戚相关的是封杀涉事药企之后,相关药品断档的问题。事实上,在4月19日当天,蚌埠市卫计委向全市94家公立医疗机构下发通知,为了保证后期临床使用,请各医疗机构做好补报药品品种的准备。据介绍,按照这份通知,本月23日各家医院上报工作已结束。在昨天下午的采访中,蚌埠市卫计委医政科负责人坦言,此前被封杀的8家药企中,有个别药品属于独家掌控。“经过前期调查补录,涉及独家药品的不多,我们也正在积极寻找替代品。”
药价触底未来可期
安徽是全国深化医疗改革的试点省。蚌埠市94家公立医疗机构在成“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之后,在全省率先向药企发难。 “我们希望能带好头,”采访中,蚌埠市卫计委负责人表示,此次单品种药品集中采购,他们要求企业在省中标价的基础上再降25%。 “经过我们前期调研,这对药企来说完全可以承受,”医政科科长阙胜利说,目前,从此次采购中大部分药企已经“达标”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阙胜利表示,联合体在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长期坚持与药企进行议价磋商,才真正有可能实现药价触底。
二次议价大势所趋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已经明确,允许“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允许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二次议价获得国家政策的肯定,就此有业内人士称,类似蚌埠市采取“在药品省中标价格上再砍一刀”的做法将成为各个医改试点城市效仿对象。 “二次议价不仅仅在蚌埠,在绍兴、宁波、宝鸡等外省城市也正在进行。”蚌埠市卫计委主任刘雪洁表示,可以预见“二次议价”将成为业界新常态。
(来源:医谷网)
标签阅读: 白云山药业,蚌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