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食品安全法》三易其稿后,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号称“史上#!严”的食品重典从农作物生产、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安全监管、消费维权等各个环节对我国食品安全把控,将影响13亿人未来的食品消费和日常生活。
网购食品出问题如何维权?农药残留还会严重吗?孩子吃奶粉会更安全吗?我们为此虚拟了北京市民小新一家五口,她们一直以来对食品吃得小心而谨慎,也曾遭遇过不少食品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待新的《食品安全法》施行,小新一家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顾虑将有怎样的解决和改变。
变化1 网购食品出问题该找谁? 商家不赔就找平台先赔
经历:小新对网上买食品心里有过阴影。她前年从网上买了一罐土蜂蜜,感觉不错,赶上商家“买三送一”促销,就和朋友又团了3瓶,结果却发现蜂蜜很稀,分量不足,与第一次买到的完全不同。她找网店理论,结果对方称有问题去检测,拿到检测报告再说事。无奈之下,她只好放弃维权。
小新的遭遇不是个案。2014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网络购物投诉7.78万件,同比增长356.6%,其中网售食品因投诉主体不明,问题责任难鉴定,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一大难题。
改变:等10月实施后,小新网购食品再遭遇无良商家,可以不必再忍气吞声了。因为,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第三方平台应对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还要审查卖家的许可证,这样一来也就明确了卖家的主体责任。更重要的是,如果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如果网购平台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小新还可以向网购平台索赔。
变化2 果蔬农残会有更大改观吗?高毒农药使用会严格受限
经历:小新吃苹果喜欢削皮,可婆婆不喜欢削皮,每次喂宝宝吃苹果时,只要两人同时在场,准保为削不削皮争执一番。小新的理由是果皮上有农残,可婆婆觉得果皮有营养。
前不久,世卫组织专门建议中国人吃水果要削皮,理由是中国近十几年来食品生产化学制剂和杀虫剂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久前山东的“毒西瓜”事件后,婆婆吃苹果也开始削皮了。小新还专门买了一台果蔬净化器,“连世卫组织都建议中国注意农残了,我觉得光削皮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改变:未来,小新一家对农残的担忧或许可以得到一定缓解。此前三审稿就对剧毒高毒农药使用做了严格限制,提出加快淘汰剧毒、高毒农药,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同时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最终的新修订版本又扩大了剧毒、高毒农药的禁用范围,将“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修改为“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这意味着,高毒农药使用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如果监管执法到位,未来吃果蔬可稍稍放心些了。
变化3 婴幼儿奶粉配方看不懂怎么办? “注册制”为奶粉配方把关
经历:小新一直只给孩子买德国配方奶粉喝,在她看来,欧盟奶粉的有机认证体系及安全更值得信任。她朋友圈里的妈妈们也觉得,国外奶粉配方相对固定,而国产奶粉配方种类太多,动不动配方升级后还涨价,“无法判断配方成分及含量是否合理,索性就不去判断,直接买进口奶粉省事”。
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国内婴幼儿奶粉企业的配方存在过滥现象,全国有近1900个配方,平均每个企业有20多个,而国外企业一般只有2-3个配方。“部分企业搞出多个配方,不过是营销手段。”
改变:曾让小新眼花缭乱的奶粉配方即将戴上“紧箍咒”。新法特别指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此外还明确,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保证食品安全。
变化4 保健食品还能让人相信吗?得声明“不能替代药物”
经历:小新的公公患上了脑梗,虽基本痊愈,但腿脚还有些不利索,婆婆为此没少求医问药,对各种保健食品更是特别留心。此前,婆婆听广播里宣传一种叫做“洗血肽”的保健食品,称服用后可清除血液里的垃圾和毒素,治疗“三高”症状。这很让婆婆动心,但小新却遭到了家人劝阻。
其实,老年人已成为保健食品滥用的重灾区。2014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老年人保健品投诉2.01万件,36.2%的被投诉保健品属于提高免疫能力类保健品,虚假广告宣传和质量问题占到3成多。
改变:小新婆婆通过保健食品提升身体健康的想法其实也没错,新法或可帮助她买到更放心的保健食品。因为新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应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变化5 转基因食品傻傻分不清楚? 标注“转基因”会成新常态
经历:看到超市搞粮油促销,小新婆婆索性买了2桶玉米油,买回家后却被告知是转基因油。小新还是习惯看看粮油上面的标签,不过她发现一个问题,许多玉米油、大豆油上的转基因标志字体很小,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掉。
此外,小新还发现许多以玉米、大豆为原料的零食很少注明“转基因”,标示“非转基因”配料的食品倒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姑且不谈,我想知道吃到肚里的东西是什么。”
按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凡中国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是转基因产品。但在执行上,消费者还是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知情。
改变:小新对转基因的知情权或许将在新版食品安全法执行后更有保障了。新修订版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标示。如未按规定进行标示,企业或将没收违法所得和生产工具、设备、原料等,#!高可面临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甚至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来源:新华网)
标签阅读: 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