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宝医疗网4月23日讯 “采购价格直降56.9%,从1925元降至830元。” 4月22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告,罗氏主动对托珠单抗注射液(规格:80mg:4ml)的采购价做了上述调整。这是该药在各省全线降价的缩影。几天前,江苏省发布一则药品供应价格调整的通知,托珠单抗也在列。 据统计,2017年托珠单抗全球市场销售达18.8亿美元。而在我国城市样本医院里,2018年托珠单抗的销售额出现下滑,同比减少11%。记者从米内网查到,托珠单抗仅纳入安徽、宁夏、西藏3地的医保。业界判断,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正在进行,将优先考虑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托珠单抗的降价策略除应对在华销售下降外,恐怕也是在为进国家医保做准备。 此外,首个国产生物类似药即将上市销售,这款国产利妥昔单抗定价几何?估计很快就有答案。记者注意到,国内临床上在售的单抗药物绝大部分已大幅降价或正在酝酿降价,他们博的是中国单抗市场的大未来。 三大因素制约国内市场 抗体药物是当前诞生全球重磅炸弹级产品最多的药物类别,看看2018年全球药品销售TOP 10就知道:阿达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纳武利尤单抗6个单抗产品登榜,修美乐全球销售额高达199亿美元,更是刷新药物销售史。 从这些重磅品种来看,国内单抗市场有一个大未来。不过,中国市场单抗药物起步较晚,由于优秀的临床疗效,在国内市场销售额迅速增加,但在医院用药榜单中,从销售额和市占率来看仍远低于国际水平。以修美乐为例,2018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仅为1617万元,英夫利西单抗的销售额仅为1.53亿元,即便把样本医院市场合理放大,其销售规模与这两个药物2018年全球199.36亿美元和53.26亿美元的数量级相差很远。 怎么做大是所有国内外单抗产品亟待思考的问题。2019年国内单抗领域迎来收获期:年初两个国产PD-1单抗及首个国产单抗类似药获批上市,标志着国产抗体药物终迎来上市潮。此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抢食布局单抗领域,PD-1、HER2等热门靶点更是扎堆。 对此,光大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分析称,“造成单抗在国内销售不佳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费用昂贵。如阿达木单抗在中国年平均治疗费用在20万元左右,英夫利西单抗则需要10万元左右,且均需长期使用,超出了全国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医保覆盖不足。医保对于单抗的覆盖较薄弱,共7个单抗品种进入国家医保乙类。其中贝伐珠单抗等谈判进入国家医保乙类。此外,另有4个单抗品种进入各省的地区医保。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或许会给这些主动调价的单抗品种更多的想象空间;三是医患教育不足。如国内的中老年患者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之后更愿意使用理疗、中医药疗法,同时国内医院开设风湿科的比例很低,而现代医学的单抗疗法使用意识较为薄弱。” 综合来看,随着国产单抗陆续上市,单抗类药物的价格将被拉低,并陆续通过谈判进入医保。再加上医患的用药意识逐步与国际接轨,未来单抗放量空间可期。 市场放量取决于适应症 未来随着国产单抗类似药和同靶点创新药的逐步上市,重磅抗体药物价格水平会被逐步拉低,从而为谈判进入医保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单抗市场的放量。以PD-1为例,国产PD-1定价仅为进口产品的1/3左右,随着未来进入医保降价,将进一步增加用药可及性,从而促进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事实上,国产代替进口已经初现端倪。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内抗TNF-α类的抗体药物包括两个进口单抗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一个进口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以及3个国产抗体融合蛋白。从销售额来看,进口抗体药物均在近年呈现销售额下降趋势,国产抗体药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那么,如何在未来的市场大快朵颐?前述报告认为,在企业层面,第一个决定销售额的重要因素是学术推广能力。如PD-1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较陌生,同时又有着复杂的适应症范围和副作用,因此企业需要极高的学术推广能力来提升渗透率。BMS和默沙东的强大不只在PD-1,更关键的是其拥有强大的综合学术推广能力,这是他们做大创新的关键。如默沙东除有71亿美元销售额的K药,还拥有37亿美元的西格列汀;BMS除有67亿美元的O药,还有64亿美元的阿哌沙班、27亿美元的阿巴西普。看得出来,强大学术推广能力能够把新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实现优秀单抗的迅速放量。 就产品本身而言,从O药快速起步到K药销售额反超Opdivo的历程可见扩展适应症的优势:2018年推动K药完成反超O药,主要的增长动力来源于获批大癌种鳞状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患者基数、治疗地位得到迅速提升。此外,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能力是保证供应、阻隔竞争的有效护城河,是应对价格战的核心优势。 单品难胜,综合实力大比拼 目前单抗的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病,该类药物精准针对抗原靶点,选择性高,副作用小,因此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传统药物;而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又使得单抗药物很难仿制、量产难度高、投入大,进入壁垒极高。 从靶点看,抗肿瘤的热门靶点有HER2、CD20、PD-1/L1、EGFR、VEGF(R2)和自身免疫病的TNF-α、IL等。从适应症角度,抗肿瘤单抗药物和自身免疫病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均尚未释放出来。随着国产单抗陆续上市及医保覆盖的不断深入,有望逐步打开国内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单抗领域的第一梯队恒瑞医药、复宏汉霖、海正药业、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正在全速冲刺。例如,今年2月获批上市,3月就进入广西医保报销的利妥昔单抗类似药,复宏汉霖创下国内单抗进医保的最快纪录。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未来竞争格局已很难靠单一产品支撑胜出。好产品线储备丰富、适应症广泛拓展且学术推广能力强的企业将获得发展潜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风险控制:首先是竞争者增多、价格下降的风险。现在各个热门靶点均有很多国内企业在布局研发。随着同靶点竞争对手的陆续上市,降价压力会增大,压缩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其次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单抗的研发难度很高,由于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单抗生物类似物的研发难度远远高于普通化学仿制药,甚至接近原研的水平,因此新涉足单抗的企业的研发进度有可能低于预期;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点就是无法收回成本的风险。单抗类药物生产成本高,前期投资大,若上市后遭遇价格战或不被批准上市,则企业收回成本的压力会很大。”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