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讨论与酝酿的中国新一轮医改,政策公布密度出乎意料
4月7日下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随之公布,《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09-2011年的“五大”改革任务,这被视为医改下一步的任务时间表。
这五项改革包括: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该《实施方案》正是此前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最主要配套文件,而《意见》作为新医改纲领性改革方案,此前历经1年多讨论,正式公布时间也屡屡推延。
“迈向了有管理的竞争。”4月7日,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医改专家余晖对本报记者分析,新医改方案最终给政府和市场划清了边界,即通过市场机制来保障医疗效率及有效供给竞争,通过建立全民医保体系来展现医疗的公益性,而此两者的基础是政府行政部门回归监管角色,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诸多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为,一些关键性改革原则,《意见》和《实施方案》给出了明晰的方向。而在《实施方案》的“五大”改革任务中,虽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列在最后,但却是新医改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部分。
而透过《实施方案》的细节,以点带面,地方推动正成为医改落地的重要原则。
“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地方推动中央的改革。”余表示,从《意见》中看出,未来三年,随着多元化办医格局推进,新医改仍将沿袭中国30年改革开放经验,在争议中实践前行。
“有管理”的市场化
关心医改的人士看到,竞争、市场机制要素,以全面姿态加入《意见》和《实施方案》中。
这首要体现在,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描述上。《意见》提出“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医保服务也要走向竞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医改专家顾昕对记者表示,这一表述意味着,管办分开是医保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这意味着医保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分开,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也就是,在医保服务提供上,也要打破垄断,产生竞争。
如公立医保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全部或者部分医保基金的管理外包给多家独立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从而促进竞争,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的管理效率。
“医保覆盖面扩大后,下一步要解决深度问题。”4月7日,在搜狐举办的医改沙龙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远立分析。“政府不能既收钱,又管钱,市场机制应该在医保领域发挥作用。”中国医药[12.85 2.39%]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牛正乾分析。
市场色彩还体现在,《意见》和《实施方案》明晰了医保“购买医疗服务”的定位,提出以市场为基础来重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医保是患者的经纪人,代表患者去跟医疗机构谈判,购买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合理的医疗价格。”余晖称,《意见》明确提出,医保通过付费机制改革,发挥应有的谈判作用。即“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尽管现在医药价格还是政府定价,但从改革意见中看出,未来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是市场。”顾昕分析。
《实施方案》提出的五大改革重点之一,即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思路中,也摒弃了备受争议的“统购统销”模式,即药品流通体系展现了符合市场基本规律的改革思路。
相比上述医改基本制度建设,促进医务人员流动的“市场要素”也纳入《意见》中,即“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医师是社会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多点执业可以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率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目前医师等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内,而大医院内给“名医”提供的发挥资源是有限的,如医院的医疗设备,床位有限,有些“名医”还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多元化办医
相比其他四项近期医改重点,公立医院作为新医改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将以地方试点形式进行探索。尽管如此,一些关键性改革原则,《意见》和《实施方案》也给出了明晰的方向。
首先,多元化办医将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之一。
“迄今为止,这次描述是最详细和最明确的一次。”王杉分析,《实施方案》中对“多元化办医”进行了清晰的表述,终于厘清了政府“规划”和“规范”医疗资源的争议,即哪些医疗资源由政府“规划”,即明确规模、数量等,哪些医疗资源政府只负责“规范”,相应规模由市场自己决定。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政府规划限定在公立医院范畴,社会资本进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上述表示,王杉如此理解。
公立医院改革之所以成为新医改核心环节,不仅仅是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资源的主体,更关键是涉及到医疗市场该如何构成、医疗资源短缺如何解决等问题。
对此,从《实施意见》中看出,答案已经明晰。即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民营医疗机构,也将是未来3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也就是说,医疗市场将引进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加大需求供给,并在竞争格局中,达到提高医疗效率目的。”顾昕分析说。
竞争的前提是,给予民营医疗机构公平的正常空间。对此,从《实施方案》中,社会资本似乎已看到了前景。
“明确写出了相关公平政策,如果真能够落实,中国医改就解决整体提高医疗服务供给和效率问题。”王杉表示,相比意见征求稿,《实施方案》增添了对民营医院的相关政策“承诺”,即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试点前路
从公布的方案精神看,下一步,肩负医改进程和实践重任的,将是地方操作者——新医改诸多操作性措施,将以地方医改为试点先行先试。
“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地方推动中央的改革。”余晖表示,从《意见》和《实施方案》中看出,未来三年,随着多元化办医格局推进,中国新医改仍将相沿中国改革经验迈开步伐。
“公立医院改革没有写得很细,未必不是好事。”顾昕分析,到底怎么改,地方可以探索,这种改革方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改革成本。
牛正乾则进一步分析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将可能出现‘百花齐放’,而不是‘一刀切’。”他表示,在如何选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上,相比《意见征求稿》,《意见》增添了“医改协调小组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而《意见征求稿》中“在全国选择部分地区或单位开展试点”被删掉。“这可能意味着,国家只制定试点原则,具体试点由地方自行选。”牛表示。
尽管地方先行试点是此前中国诸多改革的有效路径,但亦有人士担心,探索和试点也许会导致多走弯路。
“我有两个担心,一是试点走样,二是配套文件走样。”牛正乾发现,《实施方案》与前一天公布的《意见》已经出现了不一致,如《意见》的基本药物部分,不再有“定点生产”,而在《实施方案》又出现该词,即“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
“怎么界定用量较小?是‘孤儿药’(编者注,用于诊断、预防或治疗致命或非常严重的罕见疾病的药物)?”顾昕也对此有疑问,“就怕地方操作起来,扩大定点生产的范围。”
“接下来会有数十个配套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均是具体部门制定,会不会再出现和《意见》之间的不协调?”一位医改专家称。
“对于未来的三年试点,是对政府执政的考验。”刘远立表示,3年试点,不必拘泥于形式,只需要明确目标、考核目标,可以手段不限。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