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探寻肿瘤转移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 2020-04-24 12:12:25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肿瘤转移)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截至12月9日,两院院士增选名单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我国的“最高学术荣誉”,新当选的院士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年生命科学领域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各自都有过人之处,也必将在未来引领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此,我们将陆续选登新当选院士的科研成果和他们的科研展望,敬请关注。


  詹启敏在肿瘤分子生物学,尤其在细胞周期监控机制、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原创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从较深的层面揭示了抑癌基因在调控细胞周期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功能,丰富了对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检测点和基因组稳定性调控中生物学作用的认识,为寻找肿瘤药物分子靶点和研制特异性抗肿瘤药物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2003年,詹启敏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理及分子阻遏”。在项目实施期间,研究团队深入揭示了肿瘤侵袭、转移的基本规律,尤其在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恶性表型研究中,多次率先在国际上发现并报道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相关信号转导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2009年顺利结题后,获得科技部继续支持,詹启敏继续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该项目第二个五年的实施。詹启敏和他的“973”项目团队继续不懈努力,在更深层次上进行肿瘤转移研究,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

  作为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和国家级医学科研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詹启敏站在国家高度和科技前沿, 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探索科学管理理念。2006年,他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配合科技部主管部门,很好地组织和协调了领域专家组工作,在制定“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十一五”和“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凝练工作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以及项目实施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在詹启敏的带领下,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在国内肿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食管癌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肿瘤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多年来的努力换来了科研领域的硕果累累,詹启敏研究工作位于本领域国际前沿,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他发表SCI论文122篇,SCI他引9485次,主编著作4部,申报发明专利6项,获得授权专利两项,专利已进入临床前研制阶段。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6),北京市科技二等奖(2010),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2011)。

  詹启敏把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样投入到医学教育中,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每年他除了培养协和医学院的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及协和医学院8年制学生外,还要接收其他医学院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他的两名博士研究生分别两次在“全国医疗卫生青年科技论坛”中获得科技论文一等奖。

  展望未来

  在未来的科技耕耘中,詹启敏将与他的研究团队,更紧密结合国家肿瘤防治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立足科技创新,以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子机理为主体,坚持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在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原创性、探索性、前沿性和系统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强调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提倡交叉学科的交融,进一步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发现恶性肿瘤预警、预测、早诊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指导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肿瘤转归的判断提供理论和技术,为提高我国恶性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做出贡献。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