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4月7日 《人民日报》)
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回归公益本性是新医改的最大亮点和最大突破,这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一股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苗头酝酿,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在全国大举展开。把让人人离不开、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医疗卫生当作商品对待,过分强调经营性和赢利性,同时,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医药、医疗机构把所有经营费用、成本、利润等都盯在患者身上。结果造成药品价格、医疗费用大幅上升,“看病难、看病贵”迅速出现,城乡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矛盾逐步上升。
这次《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公共”二字成为《意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回归公益本性,目的在于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有“回归公益本性”的因,才有“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果。
《意见》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就一直没有解决好。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化医疗卫生改革方向以后,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更加恶化,农民基本上是小病养着、大病扛着,看不起病、就不起医非常普遍。《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且把农村作为重点,切中要害,符合实际,是新医改的一大亮点。
《意见》长短期目标相结合,完全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年内投入8500亿元,实现到2011年的短期目标,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然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继续不断加大投入,实现到2020年的长远目标,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远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和基础,因此,在这个时期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否则,远期目标的实现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新医改推出的时机把握非常好。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减缓的迹象。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是当前的急迫任务。投入8500亿元,实现医改的三年短期目标,即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发展,是一个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措施。
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性需要注意和解决好的难题是,防止出现公益性、公共医疗卫生效率、服务、质量下降现象。公共、公益性质就决定了公立医院不可能有暴利,那么,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在利益充斥社会的氛围下,没有利益驱使能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拿什么吸引名家、名医留在公立医疗机构,是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在一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由财政供养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医疗设备、医药等在采购过程中不发生腐败行为,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周密研究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