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显微外科 期盼再续辉煌

发布时间: 2020-04-25 09:16:00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中,最后获救的小伊伊已能站起来了,而最初做出判断认为“孩子的腿有可能保住”的,是温医附二院一位显微外科专家。正如孩子生病要看儿科、肿瘤分型要找病理科一样,创伤、骨科等很多

“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中,最后获救的小伊伊已能站起来了,而最初做出判断认为“孩子的腿有可能保住”的,是温医附二院一位显微外科专家。正如孩子生病要看儿科、肿瘤分型要找病理科一样,创伤、骨科等很多科的患者常常离不开显微外科医生。然而,在医生劳动技术价值远被低估的现实面前,凭“双手”为患者服务的显微外科医生“受伤”最重,致使一个学科陷入队伍越来越不稳定、后继乏人的困境……


  劳动技术价值被低估

  发源于中国的显微外科,被誉为“医学界的乒乓球”。曾经的首例断指再植、中国皮瓣等向世界同行展示了中国医生的高超技艺。然而,这个曾经让多少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宝”,如今却让领军者们为前途而忧思。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裴国献:中国在显微外科领域是佼佼者。1963年,陈中伟院士完成世界首例断指再植,为显微外科掀开辉煌的一页。从此这个学科迅速发展壮大,并对世界医学做出了贡献。

  近30年来受改革开放大潮影响,经济因素对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更为深入。相比之下,显微外科医生虽然付出很多,但报酬很低。如何进一步提升该学科的技术平台,继续发挥其在外科独特且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让这个学科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掉队,跟上现代医学的步伐,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全国目前约有不足1万名显微外科医生。除了这些热爱显微外科的医生仍然扛着大旗、坚守阵地外,很多人已经转投其他科了。

  目前显微外科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而这些困难与其地位、历史、贡献、科学规律不符。困惑主要表现在:队伍越来越不稳定,学科发展定位含糊,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显微外科医生的待遇越来越低。

  显微外科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手术时间长,医生经常要通宵达旦进行手术,非常辛苦,但手术收费标准却不高,如一个断指再植手术需数名专业医护人员工作数小时,但收费在许多地区仅几百元。很多医院因为这个科不赚钱,而让其自生自灭。

  另外,学科划分不明确。显微外科应该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科。是否应单独设立学科和医院科室,目前仍有争议。这些因素互相影响,致使学科发展不畅,出现很多问题。

  显微外科是中国人创新性地开拓出的一个学科体系,是中国对现代医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很少数几个学科之一。陈中伟院士等一代人一手创建的显微外科,全国各地有分会,学科网络健全,基本达到普及程度,但目前有点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保功能技术不能丢掉

  显微外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为受益者绝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医生用最小成本为他们赢得最大效益——不但保住生命、保住肢体,还能保住功能。

  

  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春:对于严重的创伤患者,美国保住肢体的成功率占70%,我国不足30%。例如,骨髓炎患者中大部分是创伤性骨髓炎,一期处理和初步处理时有没有显微外科的介入处理,患者的预后会完全不同。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重建外科中的应用,明显提升了修复水平,解决了许多传统外科难以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贡献就是保肢。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每天每个医院都要用到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也是防止很多患者出现残疾的重要手段。比如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后,换人工关节应该是最后的选择,在此之前如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帮助不少患者保住股骨头,或者推迟换关节的时间。

  解放军401医院全军手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方光荣:很多显微外科关键技术是我国专家首创:陈中伟的断指再植,杨东岳的拇指再造,杨果凡的前臂皮瓣,于仲嘉的再造手,顾玉东的臂丛神经修复等,不胜枚举。全世界10指离断再植全植全活共计27例,除韩国完成4例外,其余由我国完成(1例在台湾)。如今我国学者仍在世界显微外科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前不久在芬兰召开的第六届重建显微外科学术会议上,我国有37位专家受邀做大会发言,向国际同行展示了我们的最新进展。世界同行均视中国为显微外科的发源地之一。显微外科有点“墙里开花墙外香”,国内反而重视不够。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高伟阳:在温州,每年大约有1万人次需要借助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医治。在面对断肢、断指的时候,可以直接切除,也可以努力保留、再植,如果坚持保留断肢、保留功能,就需要显微外科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生产方式不够先进,因创伤或其他原因需修复重建再植的患者人数巨大。如果能够通过治疗避免这类患者残疾,保住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劳动力,而是整个家庭

  学科建设是发展后盾

  有关显微外科是否应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一直存在争议。显微外科是外科系统的“计算机”,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要让该技术深入发展,学科建设必不可少。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创伤外科主任医师侯春林:传统学科通常依据解剖部位或功能系统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泌尿外科),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诸多边缘交叉学科的产生,人们意识到上述学科分类有可能阻碍新学科的发展。显微外科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以技术特色界定学科范围,这与器官移植科、整形外科、微创外科等类似。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显微外科已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工作对象,属于跨几个传统专业的交叉学科。虽然我国的显微外科工作主要由部分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医生开展,但上述任何一个学科均无法单独包含或替代显微外科。

  刘小林:显微外科作为一项现代外科新技术似乎已无可争议,其主要是在手术显微镜或手术放大镜下,应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及材料进行手术。这种技术可运用到几乎所有外科领域。其实,就像人们已不会去争论计算机到底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学科或专业一样,争论显微外科是技术还是学科已不必要了。关键问题是,要推动这门技术持续运用与发展,必须有一个平台去稳定、保持和发展这门技术,不断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而这个平台需要建立一个专业或学科,要形成和发展这门专业或学科,则必须有其生产的内外环境。

  须内功外力两手抓

  当“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时,政府扶一把、政策引导一下,基础打得不错的学科就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主任医师顾立强:在骨科强势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显微外科也做得有声有色?我认为上升到学科高度是关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喻爱喜和解放军309医院主任医师赵东升:学科是否强大不应单纯以市场做导向,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在有固定的患者需求的前提下,政策引导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决定性的。

  侯春林:显微外科被教育部明确为与普外科、骨科等学科并列的三级学科,上海有显微外科博士点,但在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没有将显微外科列入诊疗科目。上级部门政策的不一致,导向性模棱两可,给我们带来很大困惑,很多医生因看不到前途而离去。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委们一致建议:1.卫生部应考虑将显微外科列入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的单独科目,数量不是主要考虑问题,但导向意义重大。可有可无的思维可能会毁掉“中国人的骄傲”。对专业性强的显微外科团队和技术水平的适当要求,如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中,也是对该学科发展的支持。2.国家应适当提高临床医学服务中劳动技术含量的收费标准。显微外科在国外不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因为医生不用担心他们的收入;但国内劳动技术服务价格持续偏低,这是困扰学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