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贻
“看病贵、看病难”,多少年来,公众的抱怨给政府出了一道难题,面对医疗体制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积习,医改这场大考备受全国人民的期待,历经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吵吵闹闹,历经十余年来医改市场化的“不成功”,新一轮医改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给出了万众瞩目的答案。
新医改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即“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专家认为,这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突破;官员表示,这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何谓“政府购买服务”?芽相关解读告诉我们,就是变“养供方”,为“补需方”,说得通俗点就是,将补贴医院的钱直接补给公众。而作为政府帮助公众购买的医疗产品,产品不合格,服务不到位,政府可以说不,公众也可以说不。这的确是足以令公众为之欣喜的一项重大举措。
的确,这些年只要面对公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投入不足”就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挡箭牌,事实上政府投入的资金的多少并不能反映力度的大小,也就是说有限的国家财政是否都花到了地方,“用在了刀刃上”,并非医院单方说了算的。也或存在一定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都成了医药合谋导致医疗腐败最终让公众成为受害者的原因。
当然,新医改没有单方以讨好公众的姿态出现,同时兼顾了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的利益,比如开展职业医师的多点行医的试点,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谨慎估计和应对措施,这些都体现了高度的理性。
两年前,在有关医改到底是“不成功”还是“失败”的争论中,卫生部长高强曾表示“1997年的医改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操作上出了问题。”今天看来,纷争之中,高强的话不无道理。医疗如何市场化,问题不在市场化本身,而在于如何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竞争。也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