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性是其主要生物学特点,与术后临床复发的速度及频率有关。因此,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侵袭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与神经外科合作探讨了术中超声造影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变化中的诊断价值,并对600余名患者进行了研究。
研究中,通过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定量指标;术后对切除的病灶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记录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定量分析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胶质瘤血管灌注指标与术后病理微血管的相关性;术后再次行超声造影,观察患者病灶残腔的强化情况,判断手术切除的程度。结果表明,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造影达峰时间和微血管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的脑胶质瘤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和微血管密度之间呈负相关。脑胶质瘤患者行超声造影后肿瘤组织回声明显增强,边界显示更加清晰,可准确实时显示肿瘤的位置、肿瘤内部血管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肿瘤血流灌注特点与血流方向,明显优于超声造影前。
因此,术中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实时动态观察脑胶质瘤微血管的灌注情况,在检测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方面有很大潜力。根据脑胶质瘤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可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生成情况进行判断,初步评估肿瘤组织微血管的丰富程度,术中了解其恶性程度,对于医生手术方法和切除程度的选择及术中即刻判断病灶残腔内是否存在残留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朱立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