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匡远深)我国学者和加拿大学者合作,在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溶瘤病毒通过技术改造植入“双基因”后,被注入体外培养的胶质瘤干细胞中,不仅能够溶解肿瘤细胞,而且能使胶质瘤干细胞失去“繁殖”能力,同时能分泌一种特殊的融合蛋白,抑制为肿瘤细胞供应营养的血管生成。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国际知名刊物《脑研究》杂志上发表。
脑胶质瘤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尽管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命,但是多数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2个月~18个月。使用溶瘤病毒治疗胶质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科学家曾经对溶瘤病毒中的1716、G207完成了临床Ⅰ期试验,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刘福生教授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外科脑研究中心William Jia教授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溶瘤病毒中插入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内皮抑素——血管生成抑素融合基因,并从20例恶性胶质瘤标本中,成功分离出4例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胶质瘤细胞。研究发现,改造后的溶瘤病毒注入肿瘤细胞后,复制到一定的数量,即可溶解肿瘤细胞;感染溶瘤病毒后仍存活的胶质瘤干细胞,不再具有“繁殖”能力。同时,在肿瘤细胞溶解前48小时,肿瘤干细胞还能够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融合基因Endo-Angio蛋白,这种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使肿瘤失去营养供应而被“饿死”。
刘福生认为,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了溶瘤病毒及基因治疗的双重优点,有望成为未来临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新方法。
脑胶质瘤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尽管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命,但是多数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2个月~18个月。使用溶瘤病毒治疗胶质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科学家曾经对溶瘤病毒中的1716、G207完成了临床Ⅰ期试验,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刘福生教授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外科脑研究中心William Jia教授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溶瘤病毒中插入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内皮抑素——血管生成抑素融合基因,并从20例恶性胶质瘤标本中,成功分离出4例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胶质瘤细胞。研究发现,改造后的溶瘤病毒注入肿瘤细胞后,复制到一定的数量,即可溶解肿瘤细胞;感染溶瘤病毒后仍存活的胶质瘤干细胞,不再具有“繁殖”能力。同时,在肿瘤细胞溶解前48小时,肿瘤干细胞还能够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融合基因Endo-Angio蛋白,这种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使肿瘤失去营养供应而被“饿死”。
刘福生认为,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了溶瘤病毒及基因治疗的双重优点,有望成为未来临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新方法。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