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灿灿)北京市民和社区卫生机构的感情正在升温。北京市卫生局昨天公布了一组数字,与2006年比较,2008年北京市民已经享受到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带来的诸多好处。
■ 20%——门急诊量增幅
政府出台的多项措施,越来越吸引北京市民在社区卫生机构就医。有数字为证:2006年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不足8%,2008年超过28%,增加了20%。
市民发现,在社区看病,不仅医药费更便宜,而且能挂上大医院的专家号,报销的医药费也更多了。2008年上半年,社区门诊人均医药费为109.99元,仅为三级医院的1/3。2008年1月~10月,共有19283人次大医院的专家在社区服务,此外,每月平均有750名~800名经验丰富的退休返聘专家在社区发挥余热。今年还有1900余名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和乡镇卫生院。2006年,在社区看病,报销比例仅为50%,今年已经提高到70%。
■ 7.68亿元——零差率让利
2006年12月,北京率先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零差率销售药品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60%以上,两年来累计让利群众7.68亿元。
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初,有市民抱怨,自己用惯了的药不在零差率药品目录中,享受不到零差率的优惠。今年北京市对零差率药品目录进行了调整和增补,从原来312种923个品规扩充到328种1024个品规,从2008年12月25日起,非诺贝特、地奥心血康、糖适平、达美康等市民常用药品也将实行零差率销售。
■ 1450余万——市民健康档案
市民发现,在社区享受到的公共卫生服务越来越多了。就拿刚刚过去的“问题奶粉”事件来说,为了避免百姓恐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加班加点,对全市30余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入户宣教与访视,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门诊压力。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社区卫生机构共对10000余名手足口病儿童进行了传染病社区防控工作,达到访视、居家管理、健康教育3个100%。
此外,两年来北京已有社区慢性病管理骨干3200名,有3万名经过培训的家庭保健员,1450余万市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