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顿6年之后,上海第一家医院集团——瑞金医院集团,重新开始了对二级医院的“托管”。这家医院集团10年前率先尝试的改革,原本始于“托管”,可实践中,“托管”方式因争议而休止。直到最近新医改方案推出征求意见,他们坚定了信心,并很快完成了对2家企业医院的“托管”谈判。
瑞金医院集团理事长、瑞金医院院长李宏为教授回顾10年改革探索,十分感慨:“中国的医疗改革,从来就是反对过度市场化的,只是中途出了些偏差。”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瑞金医院率先成立医疗集团时,领导反复叮嘱他:“第一,公立医院绝不能走市场化的路,因为这是百姓看病的地方;第二,公立医院的运作要用市场化的机制,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托管”,盘活了卫生资源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医改亦是如此。
“评说医改,绝不能脱离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瑞金医院集团迈出的第一步,正是缘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当时的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必须剥离非主营业务,包括其所属的市政医院。这家二级医院1998年亏损200万元,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市政医院当初闲散的场景,让瑞金医院集团秘书长赵列宾惊讶不已:开电梯的工作人员坐着打毛衣,医生们围在一起谈“山海经”……
改革开放之初,医院被人们称为“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衙门”。国家相关部门决定打破“大锅饭”,改变医疗环境差、秩序乱、服务差,百姓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矛盾,由此在公立医院中,实行了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整顿和改革。
“在完成了自身的改革后,20世纪80年代末的进一步改革,需要我们这样的公立大医院走向社会,盘活区域卫生的资源存量。”李宏为说。
需要盘活的不止市政医院一家,与瑞金医院相邻的卢湾区中心医院,和相距甚远的闵行区中心医院,也亟需大医院伸出援手。“卢中心的困难是,卢湾区人口导出,就医者大大减少;闵中心的问题却在于人口导入,越来越多的地区居民抱怨附近没有好医院。”
“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托管或者兼并医院的动力。”顺应改革“潮流”,瑞金医院第一个尝试了对二级医院的“托管”——1998年,成立上海第一家医院集团,时隔2年,集团旗下有了3家二级医院。
医改,最怕误读改革初衷
改革是艰难的,最难的是避免误读改革的初衷。
李宏为认为,大医院“托管”二级医院,不是为了抢占医疗资源,而是为了帮他们发展壮大。在卢中心,瑞金医院输入了自己最强势的学科——血液科和神经内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陈赛娟教授,以及现任卫生部长陈竺教授都经常到卢中心查房,指导治疗。
“现在说起来叫‘分级诊疗’,当年那么做是要解决住院难。”赵列宾介绍,那时瑞金医院总部的血液科病房与卢中心的病房,职能分工很明确:危重、疑难病人治疗在总部,康复在卢中心。
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云林教授则将自己的品牌效应注入了闵中心。经过多年努力,消化科如今已是闵中心的特色学科,并开展了早期胃癌的课题研究。
2000年,医疗卫生界出现了对市场化运作的不同解读和争议——各种医院管理学术会议都在谈论医院集团的产权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只有解决医院的产权问题,才可能完成医疗集团的根本改革。那段时间,外地某市完成了对134家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卖医院”被称为医院的股份制改革。这种新模式当时曾被一些人推崇。
在瑞金医院,同样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产权改革派和管理派。李宏为承认:“那时,我也曾想尝试医院的产权改革,只是因为争议太大才没有实质性启动。但集团‘托管’的步子,也因此停了下来。”
公立骨干医院,须尽社会责任
有心人发现,到2004年,关于医院产权的争论声戛然而止。更多的人开始质疑医疗的过度市场化。
李宏为告诉记者:“其实,大医院、小医院,都属于公立医院。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明确,国家赋予公立医院的职责究竟是什么。”他认为,无论1979年、1997年,还是2008年的医改方案,一个不变的指导原则就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是,近10年间由于配套政策不到位,医院有意无意忽略了社会责任,和改革最根本的初衷。
如今,被称为“医院航母”的瑞金医院集团再次启航,先后将上海远洋医院、上海海员医院纳入集团。
仿佛是从原点回到原点。在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公立大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再次被强调:“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由此,瑞金对“托管”医院不再迟疑,并且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社区,在“托管”卢中心的基础上继续新试点,将区域内的一二三级医院连通、联动。
瑞金医院最近在总部与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铺设了光缆,建设了一二三级医院之间的数字化信息平台。理想的未来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就能看到病人在瑞金医院拍的CT片、核磁共振影像,就能调阅病人所有的就诊记录。目前,卢湾区已开始在区域内尝试建立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乳腺疾病等为试点的三级专病防治网络。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