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根据肺部肿瘤细胞分泌的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含量,能够辅助判定该病灶是良性还是恶性,其阳性检测正确率高于PET(派特)等影像学检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谭群友教授研究小组的最新发现,近日刊登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临床肺癌》上。
早确诊是治疗肺癌的关键。常见的孤立性肺部小病灶的良恶定性一直是临床难题,由于体积小,病人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会主动就医,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孤立性肺部小病灶主要包括孤立性肺结节和毛玻璃样影两种,直径小于1厘米的孤立性肺部小病灶超过60%为恶性,直径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由于派特等影像学检查恶性孤立性肺部小病灶检出率低,急需找到一种敏感性较高的代表性指标。
谭群友研究小组在寻找肺部小病灶定性指标的过程中,逐渐把视线转移到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上。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是由肿瘤细胞血管内皮分泌的一种特异蛋白质因子,几年前由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研究小组在前期对随机抽取的数十名肺部小病灶患者的诊断中,先对每名患者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然后作胸腔镜下病灶局部切除,术中做冰冻病理检查。通过量化对比,研究小组发现,患者血清样本中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含量越高,病灶呈恶性的几率越大,而恶性孤立性肺部小病灶患者术后的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含量可逐步降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良性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分泌的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数量更多,通过血清样本中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相对含量的测定,可有效辅助肺部小病灶的定性诊断,其敏感度达90.0%、特异性为69.2%、阳性预测率为74.5%、阴性预测率为87.4%、诊断准确率可达79.5%。(邓开锋 邹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