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分子生物学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美国医学科学院与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贺福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主席,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兼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创始人和理事长,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
王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和医学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在国际上,担任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国际联盟执委,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和流感大流行评估委员会成员。
新春伊始,“十一五”刚刚收官,“十二五”又将红红火火地展开。值此万象更新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到来自医学科研“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三位领军人物就今后重点科研领域进行梳理。希望借三位专家的高端视角,帮我们勾勒出未来医学科研发展的宏伟蓝图。
面向医学战略需求 创建科学创新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刘德培
面向国家重大医学战略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创建医学科学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突破。
关键词:重大慢性疾病 转化医学 新药创制 重大传染病
201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走过了不平凡的55年。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组织上整合了卫生部、军队部分医疗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卫生研究院的技术力量,组建了新的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几个科学院之一。
55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辱使命,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脊髓灰质炎糖丸的创制、消灭麻风病、国内发现第一名艾滋病患者,到面对非典肆虐、手足口病横行等,科研人员始终如一地为国家分忧,为民众健康保平安。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创制的茶多酚、人工麝香、金水宝以及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联苯双酯等药物,为百姓疾病救治带来了福祉。长达50年的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调查防治,惠及老少边穷无数患者和医生的中国心血管技术培训,为世界医学研究提供了不朽的佐证。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着重大慢性疾病和一些重大或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和压力。许多复杂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还有待深入研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老年病和退行性疾病与日俱增。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功能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新兴基础科学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医学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国家重大医学战略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
关键词:
重大慢性疾病
开展重大慢性疾病的基础、防治与控制的研究。注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重要生物学行为和分子机理为主体,围绕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和系统性研究。加强对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疾病易感性以及早期预警、预防控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原理的探索研究,促进新方法、新技术转换为临床应用。加强衰老及老年性疾病的研究,开展其发病机理、筛查和鉴定老年病易感基因,探索重要老年性疾病的防治办法。加强出生缺陷性疾病的病因学、预防干预及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加强与疾病相关的关键技术及条件平台的研究。
关键词:
转化医学
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根据我国目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疾病防治和促进健康”的总体卫生科技目标,重点发展转化医学,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建立彼此的直接关联,缩短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过程,将基础与交叉学科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推进我国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加快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我国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药创新水平,最终使广大患者直接受益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
关键词:
新药创制
根据新药创制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防治重大疾病的创新型药物。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药物研究的整体创新能力,构建符合现代新药整体性、系统性研发规律的高效运行、现代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研发出针对重大疾病防治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候选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药物。同时,加强新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新药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评价水平。以重大专项为契机,加快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与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联盟体系建设。
关键词:
重大传染病
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基础与防治研究,做好国家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和疾病应急救治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以“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要传染性疾病,开展病原体生物学、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制、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点、新型病原体组合筛查与诊断方法、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和监测等研究。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及药物、防治技术研究。加强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病原体菌毒种、抗原、抗体及基因材料等实物库和数据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国家重大医药战略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将发挥医学科学研究的传统优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制定重点研究方向,从大人口、大健康、大卫生的角度进行战略布局,力争在重大疾病及重要传染病的防治、新药创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解决一批医学科技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实现重大疾病防治重点从疾病晚期向早期转移,构建国家新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与支撑。
值此新春之际,谨借《健康报》衷心祝愿全国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维护军人健康 服务健康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贺福初
军事医学的任务谱将从以“降低卫生减员”为基点的“伤病防治”任务谱,逐步转变为以军队“能力健康”和战斗力建设为基点的“强健促进”任务谱,提高军人-武器系统整体效能,真正实现对军队战斗力生成、维护与提高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转化医学 应急能力 新药创制
2011年,恰逢军事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在此辞旧迎新的独特时刻,回顾军事医学的辉煌历程,展望军事医学的创新发展,心潮逐春潮,心潮神似春潮、胜似春潮。
军事需求催生军事医学。当一般医学被成功运用于军事活动的保障时,就初步形成了医学中的特种医学门类——军事医学。随着武器技术和军事科学的发展,需要解决的医学技术问题和卫勤保障问题越来越超出一般医学范畴,从而使军事医学更具特殊性。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紧紧围绕军人健康的恢复、保护与促进三大需求,在核、化学、生物武器等特种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高原、高寒、高热等特殊自然环境的军事行动医学保障,军队卫生装备研发与军用特需药品研制等诸多领域,为有效维护军人健康、提升军队战斗力作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是 “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军事医学面临着实施战略拓展、谋划战略转型的紧迫需求。随着军人健康观的转变和现代卫勤观的形成,军事医学将由特别注重战伤救治,调整为战伤救治、伤病预防和能力强健并重,将军事作业效能的维护与提高、军人身心健康的保护,放在与伤病救治同等重要的位置。为适应军队战斗力对军人健康的能力要求,军事医学的任务谱将从以“降低卫生减员”为基点的“伤病防治”任务谱,逐步转变为以军队“能力健康”和战斗力建设为基点的“强健促进”任务谱,提高军人-武器系统整体效能,真正实现对军队战斗力生成、维护与提高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
转化医学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发挥特色优势,积极转化军事医学成果,形成现实保障力、处置力,在急性放射病和危重化学中毒病人救治,反生物恐怖,疟疾、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制,非典和禽流感等新发烈性传染病防控,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方面,为维护国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形成保障力和处置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医学成果转化为直接的战斗力。在唐山、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上,在新疆“针扎事件”的处置上,在海地、巴基斯坦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上,在APEC、奥运、世博、亚运、博鳌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及安保等多样化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应急能力
2011年,军事医学要以应急科研能力的提升、转化医学能力的强化为重点,为维护国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去年,针对“超级细菌”,军事医学科学院短期内就研制出快速检测诊断试剂、研发出针对性的新药,表明大事当前我院具备较强的应急科研能力。今年,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近年来,转化医学的兴起对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军事医学是最具转化医学特征的特种医学,更应成为转化医学发展的引领力量,我们将为此而努力。
关键词:
新药创制
60年来,作为国家生物科技的中坚力量,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率先开展了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研究,建立了配套的药物研发科技体系,建设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平台。同时牵头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领衔蛋白质科学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为国家生物科技引领医药卫生创新发展、引领世界、引领未来作出了贡献。
回首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生物恐怖梦魇、非典恶魔、禽流感风暴、极端自然灾害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民众的健康。环顾崛起中的中国,应对核化生事件,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障国民健康,助力高原、海洋、极地、太空等战略拓展,军事医学和特种医学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
岁月如歌。陈竺部长“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历史论断还在回荡,“健康中国2020”的前进号角又已吹响,“健康中国”昂然前行。征途有艰险,创新无止境。以国家使命、时代需求、国民健康为职责担当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奋勇前行,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事业和国民健康医学保障,再建新功,再创辉煌。
玉兔已至,借《健康报》宝地,祝愿全国同道福康!祝福全国人民安康!
防控重大疾病 应对突发事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 宇
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不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各项技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突发公卫事件 重点传染病 重大慢性疾病 食品安全 职业卫生
2011年,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特别是非典疫情以来,这个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应对自然灾害、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疾病防御中逐步发展壮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技术实施力量,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近年来,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逐渐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公益性和专业技术性为特点的发展思路,业务范围涵盖了与公众健康相关的所有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公共卫生事业重要的基础构成。
1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对体系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凸显出从编制、体制、人力资源、经费支持、业务能力等诸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可持续性。对此,有的省级疾控中心已经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为传统而新生的疾控系统带来了改革的春意。
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在不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各项技术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
突发公卫事件
做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准备。近年来,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在多次重大救灾防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不断取得新成绩,也加深了对各种应急事件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处置经验。今年将重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网络架构和信息流程,在医疗卫生系统内,整合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环境卫生等各专业现有的监测报告网络,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平台,继续开展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装备和网络实验室建设。在系统外,与有关部门、机构积极合作,建立包括气象、交通、通信和应急物资装备供应等应急支持条件在内的全方位支持网络。
关键词:
重点传染病
重点传染病防控不能放松。在我国,以性传播为主的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特点已非常明确,但迄今这方面干预措施的效果有限。现阶段是防控的关键时期。今年要深入开展我国艾滋病社会流行因素和有效阻断传播措施的研究,结合重点地区、人群的社会行为特点,探索能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社会和专业队伍优势的有效防治措施。
结核病的防治仍是巨大的挑战和重点任务。减少一般结核病的新发和建立耐多药结核治疗管理体制,结合医改扩大治疗覆盖面,是推动结核病防治创新的着力点。要积极研究提高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新方法。
在新发传染病方面,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密切监测手足口病(EV71)的流行趋势,研究重症高危因素,为预防和临床治疗重症,减少死亡病例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
重大慢性疾病
体现慢性病预防控制特点,形成从科学到政策的有效流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成的特点是与社会行为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对于疾病高风险因素的控制,个人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政策干预两者并重。今年将以省域为基点探索减盐控制高血压等综合干预试点,落实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探索发挥我国优势的慢性病防治有效途径。将慢性病监测和登记报告与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相结合,不断提高人群慢性病知晓率、干预率和控制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依据,预计今年有200余项标准需要审查修订。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是食品安全管理和食源性疾病控制链条的最后环节。以遍布全国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为基础,整合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网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能力,特别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能力建设。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职能定位和能力建设同步发展。职业卫生管理和法律环境是广大社会财富创造者健康的基本保障。
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同时推动职业卫生能力建设和综合业务的开展。各地、各级疾控和职业卫生机构将按照新的职业卫生职能,进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组织、指导、分析工作。
2011年,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任务和挑战。有全国疾控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各项疾控任务。
贺福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主席,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兼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创始人和理事长,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
王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和医学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在国际上,担任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国际联盟执委,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和流感大流行评估委员会成员。
新春伊始,“十一五”刚刚收官,“十二五”又将红红火火地展开。值此万象更新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到来自医学科研“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三位领军人物就今后重点科研领域进行梳理。希望借三位专家的高端视角,帮我们勾勒出未来医学科研发展的宏伟蓝图。
面向医学战略需求 创建科学创新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刘德培
面向国家重大医学战略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创建医学科学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突破。
关键词:重大慢性疾病 转化医学 新药创制 重大传染病
201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走过了不平凡的55年。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组织上整合了卫生部、军队部分医疗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卫生研究院的技术力量,组建了新的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几个科学院之一。
55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辱使命,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脊髓灰质炎糖丸的创制、消灭麻风病、国内发现第一名艾滋病患者,到面对非典肆虐、手足口病横行等,科研人员始终如一地为国家分忧,为民众健康保平安。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创制的茶多酚、人工麝香、金水宝以及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联苯双酯等药物,为百姓疾病救治带来了福祉。长达50年的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调查防治,惠及老少边穷无数患者和医生的中国心血管技术培训,为世界医学研究提供了不朽的佐证。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着重大慢性疾病和一些重大或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和压力。许多复杂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还有待深入研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老年病和退行性疾病与日俱增。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功能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新兴基础科学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医学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国家重大医学战略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
关键词:
重大慢性疾病
开展重大慢性疾病的基础、防治与控制的研究。注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重要生物学行为和分子机理为主体,围绕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和系统性研究。加强对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疾病易感性以及早期预警、预防控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原理的探索研究,促进新方法、新技术转换为临床应用。加强衰老及老年性疾病的研究,开展其发病机理、筛查和鉴定老年病易感基因,探索重要老年性疾病的防治办法。加强出生缺陷性疾病的病因学、预防干预及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加强与疾病相关的关键技术及条件平台的研究。
关键词:
转化医学
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根据我国目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疾病防治和促进健康”的总体卫生科技目标,重点发展转化医学,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建立彼此的直接关联,缩短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过程,将基础与交叉学科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推进我国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加快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我国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药创新水平,最终使广大患者直接受益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
关键词:
新药创制
根据新药创制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防治重大疾病的创新型药物。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药物研究的整体创新能力,构建符合现代新药整体性、系统性研发规律的高效运行、现代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研发出针对重大疾病防治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候选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药物。同时,加强新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新药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评价水平。以重大专项为契机,加快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与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联盟体系建设。
关键词:
重大传染病
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基础与防治研究,做好国家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和疾病应急救治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以“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要传染性疾病,开展病原体生物学、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制、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点、新型病原体组合筛查与诊断方法、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和监测等研究。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及药物、防治技术研究。加强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病原体菌毒种、抗原、抗体及基因材料等实物库和数据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国家重大医药战略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将发挥医学科学研究的传统优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制定重点研究方向,从大人口、大健康、大卫生的角度进行战略布局,力争在重大疾病及重要传染病的防治、新药创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解决一批医学科技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实现重大疾病防治重点从疾病晚期向早期转移,构建国家新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与支撑。
值此新春之际,谨借《健康报》衷心祝愿全国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维护军人健康 服务健康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贺福初
军事医学的任务谱将从以“降低卫生减员”为基点的“伤病防治”任务谱,逐步转变为以军队“能力健康”和战斗力建设为基点的“强健促进”任务谱,提高军人-武器系统整体效能,真正实现对军队战斗力生成、维护与提高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转化医学 应急能力 新药创制
2011年,恰逢军事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在此辞旧迎新的独特时刻,回顾军事医学的辉煌历程,展望军事医学的创新发展,心潮逐春潮,心潮神似春潮、胜似春潮。
军事需求催生军事医学。当一般医学被成功运用于军事活动的保障时,就初步形成了医学中的特种医学门类——军事医学。随着武器技术和军事科学的发展,需要解决的医学技术问题和卫勤保障问题越来越超出一般医学范畴,从而使军事医学更具特殊性。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紧紧围绕军人健康的恢复、保护与促进三大需求,在核、化学、生物武器等特种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高原、高寒、高热等特殊自然环境的军事行动医学保障,军队卫生装备研发与军用特需药品研制等诸多领域,为有效维护军人健康、提升军队战斗力作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是 “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军事医学面临着实施战略拓展、谋划战略转型的紧迫需求。随着军人健康观的转变和现代卫勤观的形成,军事医学将由特别注重战伤救治,调整为战伤救治、伤病预防和能力强健并重,将军事作业效能的维护与提高、军人身心健康的保护,放在与伤病救治同等重要的位置。为适应军队战斗力对军人健康的能力要求,军事医学的任务谱将从以“降低卫生减员”为基点的“伤病防治”任务谱,逐步转变为以军队“能力健康”和战斗力建设为基点的“强健促进”任务谱,提高军人-武器系统整体效能,真正实现对军队战斗力生成、维护与提高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
转化医学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发挥特色优势,积极转化军事医学成果,形成现实保障力、处置力,在急性放射病和危重化学中毒病人救治,反生物恐怖,疟疾、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制,非典和禽流感等新发烈性传染病防控,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方面,为维护国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形成保障力和处置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医学成果转化为直接的战斗力。在唐山、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上,在新疆“针扎事件”的处置上,在海地、巴基斯坦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上,在APEC、奥运、世博、亚运、博鳌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及安保等多样化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应急能力
2011年,军事医学要以应急科研能力的提升、转化医学能力的强化为重点,为维护国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去年,针对“超级细菌”,军事医学科学院短期内就研制出快速检测诊断试剂、研发出针对性的新药,表明大事当前我院具备较强的应急科研能力。今年,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近年来,转化医学的兴起对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军事医学是最具转化医学特征的特种医学,更应成为转化医学发展的引领力量,我们将为此而努力。
关键词:
新药创制
60年来,作为国家生物科技的中坚力量,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率先开展了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研究,建立了配套的药物研发科技体系,建设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平台。同时牵头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领衔蛋白质科学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为国家生物科技引领医药卫生创新发展、引领世界、引领未来作出了贡献。
回首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生物恐怖梦魇、非典恶魔、禽流感风暴、极端自然灾害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民众的健康。环顾崛起中的中国,应对核化生事件,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障国民健康,助力高原、海洋、极地、太空等战略拓展,军事医学和特种医学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
岁月如歌。陈竺部长“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历史论断还在回荡,“健康中国2020”的前进号角又已吹响,“健康中国”昂然前行。征途有艰险,创新无止境。以国家使命、时代需求、国民健康为职责担当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奋勇前行,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事业和国民健康医学保障,再建新功,再创辉煌。
玉兔已至,借《健康报》宝地,祝愿全国同道福康!祝福全国人民安康!
防控重大疾病 应对突发事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 宇
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不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各项技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突发公卫事件 重点传染病 重大慢性疾病 食品安全 职业卫生
2011年,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特别是非典疫情以来,这个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应对自然灾害、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疾病防御中逐步发展壮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技术实施力量,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近年来,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逐渐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公益性和专业技术性为特点的发展思路,业务范围涵盖了与公众健康相关的所有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公共卫生事业重要的基础构成。
1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对体系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凸显出从编制、体制、人力资源、经费支持、业务能力等诸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可持续性。对此,有的省级疾控中心已经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为传统而新生的疾控系统带来了改革的春意。
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在不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各项技术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
突发公卫事件
做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准备。近年来,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在多次重大救灾防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不断取得新成绩,也加深了对各种应急事件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处置经验。今年将重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网络架构和信息流程,在医疗卫生系统内,整合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环境卫生等各专业现有的监测报告网络,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平台,继续开展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装备和网络实验室建设。在系统外,与有关部门、机构积极合作,建立包括气象、交通、通信和应急物资装备供应等应急支持条件在内的全方位支持网络。
关键词:
重点传染病
重点传染病防控不能放松。在我国,以性传播为主的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特点已非常明确,但迄今这方面干预措施的效果有限。现阶段是防控的关键时期。今年要深入开展我国艾滋病社会流行因素和有效阻断传播措施的研究,结合重点地区、人群的社会行为特点,探索能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社会和专业队伍优势的有效防治措施。
结核病的防治仍是巨大的挑战和重点任务。减少一般结核病的新发和建立耐多药结核治疗管理体制,结合医改扩大治疗覆盖面,是推动结核病防治创新的着力点。要积极研究提高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新方法。
在新发传染病方面,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密切监测手足口病(EV71)的流行趋势,研究重症高危因素,为预防和临床治疗重症,减少死亡病例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
重大慢性疾病
体现慢性病预防控制特点,形成从科学到政策的有效流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成的特点是与社会行为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对于疾病高风险因素的控制,个人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政策干预两者并重。今年将以省域为基点探索减盐控制高血压等综合干预试点,落实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探索发挥我国优势的慢性病防治有效途径。将慢性病监测和登记报告与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相结合,不断提高人群慢性病知晓率、干预率和控制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依据,预计今年有200余项标准需要审查修订。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是食品安全管理和食源性疾病控制链条的最后环节。以遍布全国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为基础,整合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网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能力,特别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能力建设。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职能定位和能力建设同步发展。职业卫生管理和法律环境是广大社会财富创造者健康的基本保障。
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同时推动职业卫生能力建设和综合业务的开展。各地、各级疾控和职业卫生机构将按照新的职业卫生职能,进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组织、指导、分析工作。
2011年,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任务和挑战。有全国疾控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各项疾控任务。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