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的概念最早于1983年被提出,由于具有血管蒂较长、血管口径粗、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可切取面积大等特点,目前多被应用于手外科、小腿软组织缺损等领域。日前,我们遇到的一个牙龈肿物病例,由于手术后将导致大量组织缺失,同时患者对于面貌要求较高,我们最终选择了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并取得成功。
患者女,40岁,3年前发现下颌前牙区牙龈肿物,辗转手术5次却又复发5次,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软骨肉瘤。近3个月来,颏部包块迅速长大,遂到我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我们发现患者颏部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4cm,其上方距下唇唇红缘交界处仅有1cm宽的正常皮肤,向内侵及前口底达3cm。三维CT重建后发现,下颌骨前牙牙槽突缺失,颏部软组织包块已经轻微破坏下颌骨前牙区偏上部的颊舌侧骨板。考虑到肿瘤的恶性度高、范围大,而患者年龄不大,有着术后美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虽然最彻底的术式是双侧颌下区清扫、肿瘤扩大切除手术,但术中的巨大皮瓣缺损如何修补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应用目前业内领先的技术——带血管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底及颏部缺损。术中首先切除了整个颏部的软硬组织及前口底区软组织,仅保留了下唇的唇红部组织及宽约1cm×0.5cm的下颌骨外侧骨皮质,保留了下颌骨的外形及连续性。切除后,局部皮瓣的缺损范围达6×11cm。与此同时,经显微外科技术较好的医生完成了由右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血的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皮瓣的大小约6×13cm,血管蒂长10cm,血管管径约2mm。将皮瓣折叠后,在下唇唇红处横行切除了范围约1×6cm的皮瓣表皮,切缘分别与残留的唇红缘缝合,修复了口底及颏部的缺损。最后完成了皮瓣及左侧颌外动脉与面后静脉的血管吻合。术后,患者皮瓣血运良好,既恢复了局部的外形,又避免了以往臃肿胸大肌皮瓣修复后常常需要气管切开的缺点。
股前外侧皮瓣是近几年刚刚应用于口腔颌面缺损的皮瓣,与常用的胸大肌等皮瓣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皮瓣的组织量大,最大可提供约10×30cm的皮肤,同时可以携带肌肉组织来充填较大的缺损区,皮瓣的组织量可以根据缺损区而任意组合。其次,供区相对隐蔽,可以满足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美观要求。由于供区远离面部肿瘤,无肿瘤残留、转移的担心。此外,也不用担心供区出现术后的功能障碍。
患者女,40岁,3年前发现下颌前牙区牙龈肿物,辗转手术5次却又复发5次,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软骨肉瘤。近3个月来,颏部包块迅速长大,遂到我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我们发现患者颏部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4cm,其上方距下唇唇红缘交界处仅有1cm宽的正常皮肤,向内侵及前口底达3cm。三维CT重建后发现,下颌骨前牙牙槽突缺失,颏部软组织包块已经轻微破坏下颌骨前牙区偏上部的颊舌侧骨板。考虑到肿瘤的恶性度高、范围大,而患者年龄不大,有着术后美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虽然最彻底的术式是双侧颌下区清扫、肿瘤扩大切除手术,但术中的巨大皮瓣缺损如何修补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应用目前业内领先的技术——带血管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底及颏部缺损。术中首先切除了整个颏部的软硬组织及前口底区软组织,仅保留了下唇的唇红部组织及宽约1cm×0.5cm的下颌骨外侧骨皮质,保留了下颌骨的外形及连续性。切除后,局部皮瓣的缺损范围达6×11cm。与此同时,经显微外科技术较好的医生完成了由右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血的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皮瓣的大小约6×13cm,血管蒂长10cm,血管管径约2mm。将皮瓣折叠后,在下唇唇红处横行切除了范围约1×6cm的皮瓣表皮,切缘分别与残留的唇红缘缝合,修复了口底及颏部的缺损。最后完成了皮瓣及左侧颌外动脉与面后静脉的血管吻合。术后,患者皮瓣血运良好,既恢复了局部的外形,又避免了以往臃肿胸大肌皮瓣修复后常常需要气管切开的缺点。
股前外侧皮瓣是近几年刚刚应用于口腔颌面缺损的皮瓣,与常用的胸大肌等皮瓣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皮瓣的组织量大,最大可提供约10×30cm的皮肤,同时可以携带肌肉组织来充填较大的缺损区,皮瓣的组织量可以根据缺损区而任意组合。其次,供区相对隐蔽,可以满足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美观要求。由于供区远离面部肿瘤,无肿瘤残留、转移的担心。此外,也不用担心供区出现术后的功能障碍。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