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庆普□
开篇语
医改新方案征求意见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在各种议论声中,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对新方案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我为医改提建议》专栏,欢迎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发表真知灼见。来稿请寄:北京市东直门外小街甲6号健康报社新闻中心,邮编100027;电子稿请发:xwzx@jkb.com.cn。新闻热线电话13683080259。
增加监督评价改革效果的内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刘建勋:医改新方案概括得比较全,但缺乏彻底、系统的分析,针对性不强。建议方案增加内容,对目前体制进行认真梳理、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优势项目”,查找“拉后腿的地方”,哪些项目需要维持现状,哪些要推倒重来,有的放矢提出改革意见,避免单纯为了改革而改革。
河北省传染病医疗集团理事长、石家庄市第五医院院长刘恒军:希望新医改别走决定的老路。10多年前,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卫生改革的方向、目标,许多指标具体明确,比如,公立医院人头费政府投入必须占一定比例,医院发展费用政府支持等。但这些要求并没有落到实处。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的监督、评价措施缺位。医改新方案应增加监督、评价方面的指导意见。由政府主导的医改,谁来监督改革落实情况,怎样监督,改革效果如何评价等,在医改方案中应有所体现。
近期医改重点必须明确和量化
山西省人大代表、大同市第三医院院长戎有平: 这几天我一直在学习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都用铅笔画出来。我对方案的建议是,尽量缩减大话、空话,少唱高调,为改革营造实实在在的政策环境。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是征求意见稿确定的医改基本原则之一。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趋利是国情。应该基于这种国情,出台针对性的措施,而不是高喊“要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等套话。
征求意见稿提出医改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远期目标定位于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近期重点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上述制度框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等不确定因素,远期目标可只作原则性规定,但近期重点必须明确和量化,频繁使用“加快推进”、“初步建立”、“进一步健全”等模糊词语,严重影响改革方案的严肃性。
在基本原则中增加统筹城乡内容
河北省衡水市卫生局副局长任彦孔:人口多、卫生资源有限,城乡区域差距大是我国的卫生国情。如征求意见稿所言,国情决定了医改的长期性、复杂性。但国情也同时决定了卫生改革的重点应是农村和基层,尽力弥合城乡差距应是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意见稿尽管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主调还是走二元制的路子,“城乡两张皮”。在人群健康的城乡差距问题上,不能片面等待和依赖经济政策杠杆对健康公平问题的波及效应,应积极发挥各方面能动力量,促进城乡健康差距问题的逐步缓解和最终解决。建议在医改基本原则中增加统筹城乡的内容,并在具体措施中加以体现。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