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丹从12月28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举行的器官移植重大突破信息通报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第一位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治疗的患者生活状态良好,心肌活检等各项检查均显示患者心脏移植物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且免疫抑制剂用量仅为常规用量的1/3,由此证明上述临床研究获得初步成功。据医学文献检索,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的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实践。该研究结果将发表于2011年第1期《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上。
据介绍,该名患者为37岁男性,患有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如不及时接受心脏移植治疗,1年内生存率仅为30%。后经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伦理委员会及相关科室充分论证,并征得患者同意,北京安贞医院于今年6月22日为患者施行了心脏移植手术;8月8日,北京安贞医院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合作,为患者进行了同供体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
此次主刀医师之一、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孟旭教授表示,此次临床研究是在充分的前期基础研究和动物试验基础上进行的。之所以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希望将供者的生物信息“导入”受者体内,从而使受者的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好地“认可”供体移植物,即实现医学上的“免疫耐受”。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此次研究对传统的骨髓移植方法进行了改良,包括首次采用髂前上嵴局部“灌流法”采集获得骨髓干细胞,并采用髂后上嵴局部注射的方法将骨髓干细胞直接注入骨髓腔;首次对HLA不相合的心脏移植患者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首次将脏器移植与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分期进行等。
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张兆光教授指出,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最大障碍。虽然,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至今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全面、有效地控制器官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此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引发的毒副反应以及各类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上述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及世界器官移植免疫耐受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