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陈惠芬 记者孙国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钟春玖教授和金莉蓉主治医师等经过8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低铜蓝蛋白血症是帕金森病的高危因素。该研究为帕金森病筛查和预防提供了依据,也对其分类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的论文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Brain》上。
帕金森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运动存在障碍,已严重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据最新统计,我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已超过170万。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主要是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但是“黑质”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的原因迄今尚未明了,所以仅能采取药物对症治疗。
钟春玖领衔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帕金森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运动障碍患者伴有血铜蓝蛋白水平降低的概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铜蓝蛋白是人体血清中存在的一种球蛋白,只要做一次常规血液检验,即可方便检测出铜蓝蛋白的高低。
课题组进一步与该院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教授等协作,利用核磁共振系统成像技术和分析手段,对45名帕金森病患者和45名健康人的脑区铁沉积进行深层次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伴有低铜蓝蛋白血症的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铁浓度显著增高,呈现特征性的中脑“黑质”选择性铁沉积,从而证明低铜蓝蛋白血症是发生帕金森病的高危因素,伴有低铜蓝蛋白血症的帕金森病可作为该疾病的一个亚群。
钟春玖告诉记者,临床研究发现,3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低铜蓝蛋白血症现象。目前,对低铜蓝蛋白血症帕金森病患者,在医疗手段上还无法进行干预,相关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对脑“黑质”铁浓度显著增高的低铜蓝蛋白血症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分类治疗时可考虑采用驱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