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平安 闫丽新 魏新刚 衣晓峰□
“就卫生谈卫生,在政府里挂不上号。发展卫生,动力是抓政府,上抓一级是方法,上抓两级是水平。卫生厅局长不仅要和主管卫生的领导直接对话,最好还能与当地‘一号首长’直接对上话。对话要有新内涵,要把卫生话题和省里热点、重点工作往紧里扣,在政府给卫生挂上号,争取优先快速发展。”这是黑龙江省履新一年多的卫生厅厅长李斌对自己和整个卫生系统的要求。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伊春等地纷纷按照新思路出牌,大力开发政府,推动卫生发展。
抓住三个机遇
尽管履新仅一年,但李斌的目光已经触及“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远景。他说,卫生工作求生存、谋发展,前提是必须看清楚全省、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就整个东北中长期发展情况看,黑龙江省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机遇。
就省内而言,李斌认为三大趋势要看在眼里,抓在手上。
首先,当前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发展社会民生事业,这个机遇不能错失。长期以来,资金筹集问题始终是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而政府发展民生事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医疗系统打开资金筹集瓶颈提供了突破口。黑龙江省政府5年内将筹集90亿元、带动社会各方面资本投入110亿元,共筹集200亿元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其次,挖掘建设中医药强省机遇。李斌介绍,在开发利用大小兴安岭丰富物产的背景下,黑龙江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使包括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黑龙江省构思了明晰步骤:到2010年先“热”起来,2010年~2015年“大”起来,之后逐渐“强”起来。制定全省振兴中医药条例、出台省级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国家中医临床基地落户黑龙江等具体工作已经扎扎实实地逐步迈进。
第三,黑龙江省在集中精力打造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的同时,构想建设生态强省。各地卫生工作紧扣政府主题,取得了出乎预料的好成绩。大庆市主打爱国卫生牌,利用创建国家卫生城的机会带动卫生事业发展。林木丰富的伊春市主打林业生态牌。以丹顶鹤与湿地资源闻名的齐齐哈尔市则主打湿地牌。
打入民生工程
发展卫生,要开发政府,而开发政府,要紧扣主题,就是把卫生工作往政府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上靠拢贴近,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让政府放心投入。
200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划拨专项资金推出“十项民生工程”。卫生系统紧扣主题,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打入其中,在政府里“挂上了号”,为卫生争取到了18.65亿元专项资金。
“我们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细化为25件实事,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制定了10个目标。”这10个目标涵盖新农合、社区卫生、免疫规划接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领域。每项目标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为了保证完成这10个目标,卫生系统提出了25件卫生惠民服务实事。这25件实事都有专项资金支撑,如艾滋病防治资金达1747万元,重点地方病防治资金达589万元等。
李斌说,如何解决各级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动力问题?我们借助省委、省政府目标考核制度,把卫生事业发展成绩纳入政府工作目标,通过政府推动卫生工作,力度非常大。
大庆给卫生“挂号”的效应
不久前,大庆市主打的爱国卫生牌开花结果,全国爱卫会授予大庆市国家卫生城的称号。在创建国家卫生城的过程中,大庆市卫生系统抓住机遇开发政府,通过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城乡结合部改造、病媒生物防治、饮用水与食品卫生监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专项方案,借助政府的力量一举扫除了卫生行业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和卫生死角。
龙凤区龙凤镇刘家屯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红砖铺成的大小马路贯穿了整个村子,路边是新修的厕所及垃圾站点。副镇长李长江介绍,镇政府花了328万元为每个村子新修了30多条砖石路及旱厕30多座。“变化太大了,光村民门口的垃圾就清运了几百大车。”保田村书记王长军说,村里雇人专门清扫道路,一人一辆马车负责清扫一条道路,一天一清,一年花费4000元。村里干净了,农民生活环境不比城里差。
大庆市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姜文海说,城乡结合部历来是卫生老大难问题。“老大难,老大不管当然难,老大一管就不难了。我们讲的老大就是政府,利用这次政府创卫机会,我们把城乡结合部改造这些卫生系统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在政府里挂上了号。政府拿出石油会战的精神,彻底解决了难题。”
大庆市卫生局局长裴建华说:“针对烟尘污染、水源地水质、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五小’业户卫生监管等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几个针对性的政策,后来都由市委、市政府转发执行,使卫生工作整体迈上了新台阶,市民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2.6%。这就是借势。”
“就卫生谈卫生,在政府里挂不上号。发展卫生,动力是抓政府,上抓一级是方法,上抓两级是水平。卫生厅局长不仅要和主管卫生的领导直接对话,最好还能与当地‘一号首长’直接对上话。对话要有新内涵,要把卫生话题和省里热点、重点工作往紧里扣,在政府给卫生挂上号,争取优先快速发展。”这是黑龙江省履新一年多的卫生厅厅长李斌对自己和整个卫生系统的要求。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伊春等地纷纷按照新思路出牌,大力开发政府,推动卫生发展。
抓住三个机遇
尽管履新仅一年,但李斌的目光已经触及“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远景。他说,卫生工作求生存、谋发展,前提是必须看清楚全省、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就整个东北中长期发展情况看,黑龙江省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机遇。
就省内而言,李斌认为三大趋势要看在眼里,抓在手上。
首先,当前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发展社会民生事业,这个机遇不能错失。长期以来,资金筹集问题始终是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而政府发展民生事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医疗系统打开资金筹集瓶颈提供了突破口。黑龙江省政府5年内将筹集90亿元、带动社会各方面资本投入110亿元,共筹集200亿元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其次,挖掘建设中医药强省机遇。李斌介绍,在开发利用大小兴安岭丰富物产的背景下,黑龙江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使包括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黑龙江省构思了明晰步骤:到2010年先“热”起来,2010年~2015年“大”起来,之后逐渐“强”起来。制定全省振兴中医药条例、出台省级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国家中医临床基地落户黑龙江等具体工作已经扎扎实实地逐步迈进。
第三,黑龙江省在集中精力打造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的同时,构想建设生态强省。各地卫生工作紧扣政府主题,取得了出乎预料的好成绩。大庆市主打爱国卫生牌,利用创建国家卫生城的机会带动卫生事业发展。林木丰富的伊春市主打林业生态牌。以丹顶鹤与湿地资源闻名的齐齐哈尔市则主打湿地牌。
打入民生工程
发展卫生,要开发政府,而开发政府,要紧扣主题,就是把卫生工作往政府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上靠拢贴近,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让政府放心投入。
200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划拨专项资金推出“十项民生工程”。卫生系统紧扣主题,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打入其中,在政府里“挂上了号”,为卫生争取到了18.65亿元专项资金。
“我们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细化为25件实事,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制定了10个目标。”这10个目标涵盖新农合、社区卫生、免疫规划接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领域。每项目标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为了保证完成这10个目标,卫生系统提出了25件卫生惠民服务实事。这25件实事都有专项资金支撑,如艾滋病防治资金达1747万元,重点地方病防治资金达589万元等。
李斌说,如何解决各级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动力问题?我们借助省委、省政府目标考核制度,把卫生事业发展成绩纳入政府工作目标,通过政府推动卫生工作,力度非常大。
大庆给卫生“挂号”的效应
不久前,大庆市主打的爱国卫生牌开花结果,全国爱卫会授予大庆市国家卫生城的称号。在创建国家卫生城的过程中,大庆市卫生系统抓住机遇开发政府,通过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城乡结合部改造、病媒生物防治、饮用水与食品卫生监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专项方案,借助政府的力量一举扫除了卫生行业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和卫生死角。
龙凤区龙凤镇刘家屯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红砖铺成的大小马路贯穿了整个村子,路边是新修的厕所及垃圾站点。副镇长李长江介绍,镇政府花了328万元为每个村子新修了30多条砖石路及旱厕30多座。“变化太大了,光村民门口的垃圾就清运了几百大车。”保田村书记王长军说,村里雇人专门清扫道路,一人一辆马车负责清扫一条道路,一天一清,一年花费4000元。村里干净了,农民生活环境不比城里差。
大庆市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姜文海说,城乡结合部历来是卫生老大难问题。“老大难,老大不管当然难,老大一管就不难了。我们讲的老大就是政府,利用这次政府创卫机会,我们把城乡结合部改造这些卫生系统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在政府里挂上了号。政府拿出石油会战的精神,彻底解决了难题。”
大庆市卫生局局长裴建华说:“针对烟尘污染、水源地水质、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五小’业户卫生监管等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几个针对性的政策,后来都由市委、市政府转发执行,使卫生工作整体迈上了新台阶,市民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2.6%。这就是借势。”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