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 中国体改会副会长 宋晓梧
在医疗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国务院从来没有提出过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举办医疗机构要以国家、集体为主。国家在医改的指导思想上,一直强调医疗机构的改革与企业改革有重大区别,企业是要推向市场的,而公立医疗机构则是引入竞争机制问题。要解决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问题,不能把医院像企业一样推向市场,这其实是很明确的。
中国的医改进程是从中国改革的实际出发、在中国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步开展起来的,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可以参考国外其他经验,但是既不能照抄美国,也不能照抄英国。
在改革中,医药卫生事业应当引入竞争机制。我们目前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非常高。有意见认为,西方国家医院主要是国家管,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西方国家医疗机构绝大多数并不都是由国家管。有些学者提出,最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是前苏联的医疗保险制度,把管和办统一起来,把需方和供方统一起来,把服务和监管统一起来,统一建成成本最低的医疗服务和保险体系,这是一种高度中央计划集权的思想。对于这个问题,不妨看看科尔奈写的关于东欧国家医药卫生改革的建议和批评。科尔奈在《东欧国家卫生部门改革》一书里写道:计划经济下家长制的保障和平等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被特权和腐败严重地扭曲了。对于高层人士而言,有安静的条件,更好的特殊医院或医院里的特殊病床。最好的医院给最上层的人士,次一等的留给其他特权人士,以此类推。在经典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期望保健服务可以避免存在于任何交易中的腐败和特权。
计划经济下的医疗体制实行国家全包,现在实行这套体制的国家都有变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社会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脱离不了大的宏观背景的制约。我们应当踏踏实实从做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以及适当地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出发,构筑一个中国自己的医疗保险的体系。
八家机构医改方案讨论的时候,有学者希望中国很快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医疗保险体系,并用计算机演示,仅用30秒就把所有的方案给统一起来了。但是现实情况却是:1998年明确提出要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医疗保险制度,至今过了十年了,还没有真正统一。所以,要考虑到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我们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推进改革的,而且是在非常艰难曲折的环境下,通过各种迂回的途径不断前进。现在看来,我们真的走出了当时符合计划经济下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构筑了一个覆盖面比较宽,又大致符合市场经济的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