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王永山
政府以何种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
关于政府如何对社区卫生进行投入,是近两年社区卫生领域争论的热点。一方观点认为,应该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进行补助;另一方认为,应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社区专刊6月25日发出“政府以何种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预告后,读者纷纷来稿。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在目前社区卫生的运行机制改革中,财政对社区卫生的补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支两条线,另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这两种财政政策将导致运行机制改革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激烈型改革,另一种是渐进型改革。各级政府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本地区社区卫生的发展,取决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两种财政补助政策的优劣分析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根据社区卫生发展影响要素,笔者分析出两种财政补助政策的矩阵。
(一)收支两条线(激烈型)
优势:切断了社区卫生服务与医务工作者的利益链条,从而达到降低医药流通环节诱导需求,及所产生的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费用;保证了员工的工资待遇,让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结束了“自己挣,自己吃”的局面。
劣势:缺乏竞争机制,容易加大对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市场竞争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工资待遇受限,工资总额限定,员工对个人利益方面感到争取空间不大,对于前途发展会陷入无动力状态。
机会:借助收支两条线的利益切断政策,大力发展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环境;硬件环境改善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社区卫生工作团队中。
威胁:绩效考核失灵,导致人浮于事,片面追求数据收集,忽略了实质性的服务输出;缺乏挑战性的激励机制。
(二)政府购买服务(渐进型)
优势:保持了竞争性机制的延续,仍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运行机制改革政策的延续,保证了改革实施的稳定性,避免了因为机制强烈变革而产生的不良结果。
劣势:社区卫生服务与医务工作者的利益链条仍然存在,仍具有产生医药流通环节及诱导需求问题的潜在可能;仍能产生趋利行为,将有可能和社区卫生主导的公益性原则相背离。
机会:机制的稳定性,加上额外的财政补助,会减少机制变革带来的痛苦,从而加速社区卫生的发展。
威胁:没有配套的监管政策,会导致财政补助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仅仅提高了社区卫生人员的待遇,会影响社区卫生主体目标的实现。
决策之前的“热身”
第一步:先做整体评估 政府财政具体采取哪种补助方式,各级政府应对本地区社区卫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未来财政政策实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要对社区卫生的内部管理机制、外部服务能力以及现有急需解决问题等做整体评估。其内容包括:社区卫生现有需求状况、加大宣传力度和实施医保倾斜性政策后,可能产生的潜在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人员状况,近期内根据增长的需求配备的人才战略;政府可能提供的财政预算,以及在不同财政预算和不同补助方式下,所产生的医疗卫生服务效果评估;实施财政补助政策后的运行情况预警管理及措施安排等。
第二步:制定监管政策 制定配套的监管政策,积极发挥两种财政政策的优势作用,避免政策带来的弊端。正如前面分析这两种财政补助政策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一样,如何扬长避短,不仅仅是财政政策的安排,还需要卫生监管部门配合不同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所属的社区卫生机构制定出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
第三步:绩效考核是重点 无论采用何种财政补助政策,绩效考核就成为下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绩效考核失灵,将会大大减低财政支持的积极效果。繁杂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管理成本,降低管理运行效率,影响社区卫生的实际输出。而简陋的绩效考核指标,将可能会带来发展失衡,忽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财政补助政策实现效果的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