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 正文

社区服务团队:拧成一股绳

发布时间: 2020-04-29 10:54:42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记者刘平安实习记者张昊通讯员陆佩□   长宁区是上海市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试验田。2003年,长宁区开始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00

 
    □本报记者  刘平安  实习记者  张  昊  通讯员  陆  佩□

  长宁区是上海市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试验田。2003年,长宁区开始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005年,长宁区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明确提出了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支付办法、凸显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等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三大目标。

  最近,记者以全科服务团队为线索,深入长宁区采访,从上海普通市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管理层、长宁区卫生局等各个层面,了解此次改革的措施效果及其影响。

  以社区为范围,以健康为目标,开展“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但是,由于原有的医防分家,条线独立的工作模式,卫生技术人员难以为社区居民独立提供综合、质优、连续的卫生服务。

  上海市长宁区抓住社区卫生服务中这个薄弱环节,采取团队组合的形式建立全科服务团队。他们配备若干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护士组成团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承担社区卫生的综合防治服务功能。

  如今,这样的团队,长宁区有40多个。这些人通过激励和制约机制拧成一股绳,依靠集体的力量,承担起社区卫生的综合防治服务功能。

  相互支援,彼此竞争

  长宁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该区9个中心之一,2005年由一级医院——地段医院孵化而来。该中心下设4个站点,每个站点都配备了一支由6人~8人组成的社区服务团队。4支团队相互支援、彼此竞争,共同在2.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为近十万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4月29日8时30分,人民站点以魏怀真为团队长的社区服务团队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在这个团队里,有3名全科医生、3名公共卫生医生、1名护士。29岁的全科医生钱亮亮负责家庭病床。服务区内有40多个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他定期上门访视。

  这天,钱亮亮要入户访视8位“老朋友”,都是前一天电话约好的。记者借了一辆自行车与他同行。钱亮亮一边骑车,一边说着自己的工作:“我们上门服务的内容,除了诊断病情还有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指导就医路径等。我的工具包里除了听诊器、血压计、工作日志本外,还有一个类似掌上电脑的PDA,里面有每个病人的健康数据。每次入门都要更新,之后传送到中心,统一管理。团队长魏怀真有我负责的每一个病人的电话。她要掌握我的工作情况途径很多,可以给病人打电话,还可以上门探视。除了团队长,中心还有个质控部专门负责质量考核。他们也会不定期了解病人情况,对病情复杂的病人,会提出建议或转诊。”

  “亮亮,亮亮,你来啦!”在延安西路970弄,老袁夫妇没等钱亮亮走到门口就开心地喊了起来。76岁的老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去年2月因腔隙性脑梗塞手术后,加入了家庭病床的行列。“亮亮照顾我一年多了,给我检查开药,教我运动康复,很管用,现在我又能走路了。老伴患了糖尿病,也是亮亮管理的。只要有情况,一个电话,刮风下雨他都会来。”

  街道办事处无偿提供给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间房子。通过竞聘上岗的团队长魏怀真每周二都会带公共卫生医生来这里出简易门诊。魏怀真身后排起了长龙,许多老人在耐心等待。“张家宅是离我们站点最远的街道。每周二的简易门诊已经有80多位老年慢性病患者定期来,每次都忙得顾不上吃午饭。我们人手少业务多,中心曾经想撤掉这个点,但是居民不答应。”魏怀真说。

  说到撤销这个点,街道的李书记不干了:“他们是街道所有组织里最受欢迎的。在老城区拿出一间房子很困难,但我们提供这间房子没有一个反对的。低收入家庭的重病老人、几个智障儿和瘫痪病人,要不是魏医生每周来这里为他们诊治检查,他们要受多少罪啊。街道里的老人都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据魏怀真介绍,全科服务团队的工作形式是多样的。例如,全科医生或在中心看门诊,或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的病人;公共卫生医师或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开展集体性的慢性病干预,或上门进行必要的疾病访视、调查和统计;社区护士或对居民开展集体健康宣教,或上门为病人输液、检查、提供健康指导等服务。

  全科服务团队还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针对老年人喜欢待在家里看电视,就送上有健康教育内容的宣传片;对中青年慢性病高危人群,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的方式。提醒他们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他们通过预约服务,采取“一缩一放”办法,即缩短就医时间上门服务,为仔细了解病情可拉长谈话时间,以此增加服务内涵,使“一次性”看病延伸为全天候的医学咨询服务。

  身价看涨引发反向跳槽

  社区服务团队引起了各方关注。长宁区政府看到,这支人马把区内近20%的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承担起来,体现了政府“利老、利贫”的政策,而且是小投入大产出。区政府增强了投入信心,不断给社区卫生服务创造新空间、提供新便利,使社区服务团队越干越有成就感。由于团队掌握了服务区居民健康的第一手材料,全科医生要给病人介绍适合的上级医院,所以二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现在对社区医生都要高看一眼。

  全科医生身价看涨还引发了反向跳槽现象——从中心医院跳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西法华站29岁的赵雪岩就是其中之一。她向记者介绍了自己跳槽的心路历程。“我以前是长宁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在医院经历了最艰苦的3轮急诊,下一步就是总住院医了。在一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谊会上,我觉得这种工作模式很符合我对医学的理解,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同时,我了解了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觉得这里个人发展的空间也很大。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错:一是服务人群更广了。以前只面对一种病人,现在各种病人都有机会见到。二是投入到病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的精力多了。三是医患关系变了。社区病人相信你、依赖你,那种感觉特别珍贵。”

  在社区,赵雪岩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团队精神。“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很多事情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例如康复、中医,我都需要其他医生的帮助。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如突发传染病时打疫苗、妇女儿童保健等,我们都要参与。我们就像是被拧成一根绳子一样,环环相扣、互相牵连。”

  “社区钟点服务”缓解人力紧张

  在社区,赵雪岩最深切的体会就是人手太缺了。这个问题也困扰着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层。今年,他们借鉴家政服务钟点工的形式,探索引进“社区钟点服务”。长宁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晓鸣说:“发展社区一定要有开阔的思路和视野。在长宁区工作生活的在职、退休医务人员和其他社会志愿者,只要有到社区服务的能力、愿望和时间,我们都为他们创造条件。”

  他们在媒体上刊登了“长宁区公开招聘社区卫生兼职人员、志愿者”的广告。招聘会刚刚开过,很多退休医务人员甚至愿意不计报酬来服务。

  赵晓鸣认为,这些措施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手压力,从长远来看,规范培养全科医师才是根本之道。目前,长宁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从全国招收临床应届毕业生或者低年资的住院医,委托上海各医学院进行为期3年的全科定向培养。第一年为全科的理论学习和三级医院转科临床技能的学习,之后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习。

  “他们在培训的第一年有每月1600元的生活费,第二年提高12%。这期间的培训费用和生活费用都由社区卫生管理中心承担。招收的全科医生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是来自新疆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高年资‘住院总’。这些全科医生在入职后并没有正式编制,但他们将和正式职工一样同工同酬。”赵晓鸣说。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