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手术VS介入

发布时间: 2020-04-29 15:10:00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局部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以及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坏疽等重症肢体缺血。   ASO的基本治疗包括保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局部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以及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坏疽等重症肢体缺血。

  ASO的基本治疗包括:保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及时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必须的,也是其他所有治疗的基础。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呈多平面、多节段分布,膝下病变血管口径较细,且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其肢体远端血管条件较差,因此,除上述治疗外,传统手术和微创治疗都存在较大难度,术后再狭窄率、再闭塞率均较高。

  首选自体大隐静脉做旁路血管

  下肢ASO的开放手术方式,主要是在病变部位近、远端分别选择管腔相对正常的动脉段,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做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术),重建下肢动脉血流。动脉重建必须建立在有良好流入道和流出道血管的基础上。在流入道血管通畅的前提下,具体的近端吻合部位(股总动脉、股浅动脉或腘动脉)与通畅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流出道血管的选择方面,目前尚无明确的客观证据表明分别以胫动脉、腓动脉或足背动脉作为流出道血管,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选择主要取决于移植血管长短、口径等条件限制和邻近组织是否存在感染等因素。

  在旁路血管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首选自体静脉作为旁路血管,最常用的材料是自体大隐静脉,5年通畅率为78%,保肢率为88%,在所有移植物材料中是最高的。在没有自体静脉移植物可用的情况下,一种方案是可以选择用自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股浅静脉或上肢静脉节段拼接而成的自体复合旁路血管,通畅率与自体大隐静脉相近;另一种方案为近端以人工血管搭桥、远端续接自体静脉与流出道血管吻合,5年通畅率为58%,保肢率为80%。单独使用PTFE人工血管的5年通畅率仅为30.5%,保肢率为55.7%。

  球囊扩张成形术越来越受欢迎

  以往下肢ASO的治疗方式以旁路手术或药物治疗为主,特别是将膝下动脉闭塞作为腔内治疗的禁忌。随着技术的进步,下肢(特别是膝下)ASO的腔内治疗逐渐兴起,相关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传统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主要指球囊血管成形术,或称球囊扩张术。它是以球囊膨胀时产生的机械扩张力对血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近年来,PTA逐渐成为重症下肢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虽然下肢PTA术后再狭窄率高,但对于存在严重静息痛或难治性溃疡的重症缺血患者,施行PTA可以明显缓解症状,为溃疡愈合争取时间。国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年的初级通畅率在60%~80%,二级通畅率超过80%,保肢率在70%左右。

  目前,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以球囊扩张成形为主,但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选用适当的支架置于病变部位:1.有明显限制血流的动脉夹层形成。2.PTA开通不满意,弹性回缩明显,残余狭窄率>30%。3.经内膜下成形者。

  除上述传统的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外,其他一些应用较少的技术,如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激光辅助血管成形术、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以及冷冻成形术等,由于受到临床疗效不确定、设备要求高、治疗费用陡增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不太可能成为腔内治疗的主流手段。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