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全省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600万农村人口当成健康岛工程的全体和重点,优先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带领全省近4万名卫生工作者,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使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的规模和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条件、技术和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省床位总数20767张,医疗机构(不含诊所)总诊疗1658.1万人,比1988年(1094.0万)增长51.6%;出院人次52.4万,比1988年(28.98万)增长80.8%。城乡居民健康指标明显改善,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健康期望寿命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全省超百岁的老人已达630多人。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319个,其中医院190个,乡镇卫生院311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2494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48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为1.47人。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健全。至2007年底,基本完成1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18个传染病(区)建设项目。2006年成立了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并与三亚等6市县急救信息网络联网,预计2008年可全省联网。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已成立省市两级卫生监督机构23家。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建各级各类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队伍63支。建立了全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目前已有524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网络直报,占应报机构的92.25%。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2004至2007年,全省投入1.37亿元建设和改造了308个乡镇卫生院16.1万平方米业务用房,装备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一批常用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并采取“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汽车流动扶贫医院、对口支援、智力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帮扶工作,培训农村卫生人员1万多人次,全省已设行政村卫生室1827个(占应设数量的70%)。据不完全统计,“省汽车流动扶贫医院”自1996年以来,共派出医疗队近600支,开设医疗点近1000个,免费为群众诊疗治病近20万人次。省卫生厅和省人民医院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海南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到108家,覆盖城区近80%的人口。
城镇综合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集中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医疗机构,省安宁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省肿瘤医院主楼工程、省医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已封顶,省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等省重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海口、三亚、澄迈、陵水、屯昌、儋州、昌江等市县医院改扩建了门诊或住院综合楼,琼海、乐东、定安、琼中等市县医院正在加紧建设新治病区。
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海南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从建省前的1950/10万降至390.65/10万,2006年全省实现了消除丝虫病。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新生儿HbsAg携带率提前达到国家2010年控制指标,连续10年无白喉病例,1994年至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同时,海南妇幼卫生工作不断加强。认真组织实施卫生IX、生殖健康、“降消”、李嘉诚基金会等国内外合作项目,近3万名农村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认真实施《母婴保健法》,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对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被评为全国实施“两纲”先进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
爱国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保亭实现了国家卫生县城目标,儋州等4个市实现了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了31个省级卫生村、709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从1997年的217.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18.44万人,自来水覆盖率由34.39%提高到59.72%;农村卫生户厕从1997年的12.21万户增加到2007年的72.07万户,自1998年开始连续10年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认真实施世行改IV项目,建成农村水厂99座,60多万农民受益。
新农合制度提前实现全覆盖
2003年12月,在琼海等3个市县开始试点新农合制度,2006年7月,全省比全国规划时间提前两年实现新农合全面覆盖目标。新农合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管理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基本形成,取得了“广覆盖、高参合、高满意”的效果。截至2007年12月底,全省有457.11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91.25%,有121.60万人次获得新农合补偿,补偿金额达2.76亿元(其中2007年全省住院人均补偿额1071.89元,比上年增加188.86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35.59%,比全国同期平均值高近6个百分点),对缓解农民“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得到国务院和卫生部的肯定。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从2005年起,海南连续3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同时实行《海南省医院院长问责制》,有效地促进医院办院宗旨和办院方向的进一步端正,提高了医疗质量,改善了医疗服务。
为加强医疗收费管理,海南完善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将大型设备(CT、MRI、伽马刀)、彩超等检查和治疗收费标准下调10%;实行单病种收费、门诊人次费用、住院床日费用等社会公示制度;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推行“一单通”和医生处方评价工作;在6家三级医院和省第二人民医院试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实际收费水平按病种计下降了8.8%和59.0%。
海南还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网上交易,2007年实现了计算机系统自动评标替代人为评标,极大地提高了招标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药品中标价格比上年下降32%。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7年多来,全省累计减轻群众药品费用约4.19亿元。2006年进行57种护理和放射类医用材料集中采购工作,中标价格平均降低了23.14%。
实行平价病区(病房)试点工作。2006年在省中医院开展平价病区(病房)试点工作,收治济困对象门诊达3.96万人次,住院达906人次,减轻其医药负担近300万元,为缓解部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省20年来,海南卫生系统由于以人为本的出色工作荣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共30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120项,四等奖103项,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